對於劉弘基的功,李承乾不想說什麼,就事論事,說的就是現在。

“是啊,高明,劉弘基之仗打得不錯!”

連李世民都這麼說了,那證明劉弘基在他心中的地位十分之高,因為劉弘基說起了十年前的一切,那個時候的李世民十分風光,特別是戰績,那更是無人可以比也。

劉弘基的一些話,真的是投李世民之好。

“陛下,請聽兒臣一說。便知道情況。”

“但講!”

有人依然表現出不屑,畢竟李承乾沒有打過仗,卻要批判一個跟著皇帝十多年的存在。明顯不能服眾啊!

李承乾完全不理會其他人的目光,只是慢慢的說道:

“《孫子兵法》有這樣一句話:‘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夔國公直接想以大軍壓邊境這方法,明顯是為魯莽之法!如果是兒臣來做,那當是不費一兵一卒便讓得突厥人,甚至於吐蕃人的勢力變小!從此,他們只會在我大唐面前低頭行事,成為我們的附屬,從此不敢再犯!”

孫子兵法那句話的含義是:上等的用兵之道是憑藉謀略取得勝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李承乾從而引申出劉弘基的武斷,不懂得如何用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話雖然說得不錯,但打仗哪裡不用兵的?太子殿下說不費一兵一卒就想殺殺突厥的勢力,未免言過其實了!”

劉弘基十分不滿的說。

他十分聰明的忽略掉了最主要的點,而將反駁重點用到了一兵一卒上面。

李承乾冷笑。

“夔國公,你不懂,就少說話行嗎?”

劉弘基直接被鄙視了,就算是李世民也不敢這麼對自己,讓他可是十分的生氣,可是他看了看李世民,似乎一點都沒有為自己出頭的意思,反而是說道:“聽高明這麼一說,朕十分想知道你要怎麼做?”

李世民表現出足夠的興趣。

現在百業待興,大唐要發展,需要很多的人,所以每出一個人都會對經濟,綜合實力造成一些影響。

如果真的能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削弱敵人,那何樂而不為呢?萬一李承乾真的可以呢?李世民的憂就會少一些!

“陛下……這……”

劉弘基試圖說些什麼。

但卻被打斷了。

房玄齡道:“陛下,我們也想知道太子殿下即將使用的是什麼計!或許是一件驚濤駭浪的大計劃也說不定!”

程咬金亦是說道:“太子出品,必屬精品!”

其他人等亦是十分著急的說:“太子殿下,你便說說是何計吧!我們等的可急了!”

……

眾人等表現出足夠的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