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斷世家的根,那就要斷得徹底,所以李承乾便如此說道:“來人,將本王昨天寫的企劃書拿出來給陛下看!”

說話便有小黃門從房內拿出了數本書出來,分別呈現給眾人。

李世民覺得新奇。

“企劃書?有意思,朕要看看!”

長孫皇后亦道:“高明做事真的是越發的成熟了,我也要看看。”

這些企劃書也分給了李孝常、魏徵等人觀看,但這書頁數太多,一時半會也看不出來。

“兒臣要對科舉進行的改革,總的分成三大部分,分別是:

第一、一切人才皆從學府之中選拔出來,經過考試,合格之後便可為官,從今年起一年一考,考試定在明年中秋前,而考試亦是分名次,前三依然是狀元、榜眼、探花。

第二、頒發教科書,教科書是考試之依據,往後每年題目都是由教科書內出題。

第三、將學科縮減為文章、數學、政治、地理,選修小語種,分設外交部,思想品德是為最後評定,不合格者取消成績。具體的改革細則,兒臣已經記載到企劃書裡,陛下與母后可以觀看。”

他做事頭頭是道,沒人無從反駁。

當場的二百來人開始交頭接耳,從他們臉上的表情上來看,似乎十分滿意李承乾所做的改革。

隨後又道:“大家可還有意見?”

李孝常問道:“學府才多少人,整個大唐有多少學生,如果以學府為入門標準,那得有多少人被拒之門外?太子殿下這麼做,已經否定了大量讀書人的努力。他們以後當如何?”

李承乾沒有直接懟李孝常,而是說道:

“李尚書問得好,本王會在學府設立考試點,外面的人若是在學府自設的考試場上合格,亦是可以參加明年中秋的考試。若是不想考試,亦可以直接就讀學府,但這學府的入學標準以中下農為主要組成,畢竟我對教育改革的初衷就是改變人們讀不起書的狀態,我要給人們一個翻身的機會,讓人們有盼頭。”

李承乾的話一落音,便有人開始說道:

太子殿下說得對,這樣的樣窮人就有希望了,讀書可以改變未來!

對,就是要這樣,千百年來,富人們佔據了大量的資源,他們越來越強,而窮人則是越弱,是時候改變這種現狀了。

這些老師絕大部分都是貧窮的人出身,對於李承乾的改革,他們十分迫切。

如此表現,讓李世民覺得似乎就是如此。

“高明這麼一說,朕也明白了,這樣確實是不錯。”

這是李承乾的第一步,斷世家的根就要斷得徹底,明顯的直接讓世家們的學習付之東流,否則就是要你們世家更加聰明的存在,但是就算你們考了個第一,後面還有一個思想品德卡著你,不合格,一樣取消成績,這就是他狠的地方。

李承乾十分滿意大家的表現,接著又道:“這些在第七頁至第三十頁中,本王有具體的實施方案。你們有空可以看看。”

歐陽詢問道:“教科書是何物?”

“我們的的文化古書十分繁複,沒有一個統一的範疇,以及思想上面不夠統一,所以教科書就是統一的標準。上面會教導一切統一基礎,不管從發音還是造詞造句上面。還有,也會加入阿拉伯數字,並且組成一本數學課本,這些將由本王與國子監負責出書。”

以李承乾的才子能力,不就是幾本教科書嗎?給他幾天時間,他就可以編創出來,數學當然也是初級的數學,至於政治等書,國子監那些傢伙比誰都懂。

歐陽詢點頭道:“如此一來,考生也有一個大體方向,那考試難度自然不大,若是這樣的話人人可考。”

“對的,往後,若是覺得自己考試不好,可以參與次年考試,如此反覆,只要你覺得不好,可以復讀。”

這相當於給人們多次機會,讓得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稱讚,他們覺得李承乾的做法十分之好。

開玩笑,李承乾可是以現有的模板結合著古代的情況提出一建議,能不好?現有的考試製度十分成熟,只要借用一下,有啥事不可行的?

這些古人一條筋,不懂得應變,李承乾的出現,正是改變了他們千百年的迂腐。

而李世民又是一個開化的君主,所以當李承乾所提的一切時,他都一直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