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斯英石,真的是斯英石。你看非常純的沙子,處於超高壓的狀態。那麼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緻密。一厘米被壓扁的斯英石,雖然只有一點點。但比一立方英尺,普通的石頭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英石”。”

“這斯英石就是地核,星球融化的核心。所形成的,我只是在大學聽教授說過。但今天是第一次見,天一你帶給我的奇蹟太多了。”說完就朝天一臉上,一陣狂吻。

“喂,這是我的初吻。這樣非禮我,要不要負責啊。”天一苦著臉說。

“想要我負責啊,可以,不過我還要考察一段時間。哼!幫我將這些礦,放到實驗室去。”胡雅雯命令道。

“非禮我過後不負責任,現在還命令我。這個世道做男人太苦了,下次我要小心點不讓你佔便宜就是了。知道了,你先回去我回頭給你送過來。”天一無奈的說。

“你再和我說說,那個什麼斯英石是什麼。”天一興趣勃勃的問道。

“衝擊地球的恆星,在6500萬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擊,並形成了數百萬噸重的斯石英。恆星撞擊後質量變小,體積變小,密度不變,也就形成了斯英石。傳送中大禹治水,用的息土我想就是斯英石。”

“斯石英也應該出現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在這種情況下,它可透過火山噴發被攜帶到地表。然而,噴發溫度極高,岩石會被熔化,所任何由火山攜帶而來的斯石英,都是很小的但密度卻很大。”

即斯英石並不十分穩定,原子之間靠得太近。以至於它們又出現相互排斥的趨勢,最後又變為沙子。然而,由於原子之間結合得極為緻密,所以這種反彈變化進行得非常緩慢,從而使斯石英可保持億萬年。

金剛石的形成與此相同。金剛石中的碳原子被擠壓得異常緊密,它們同樣存在一個向外擴散並且恢復為普通碳的趨勢。在通常條件下,這也需要數百萬年。

“你的意思是,斯英石比鑽石硬度還高。”天一迷惑道。

“天外岩石中一般都含有,密度很大的物質。比如說、鋨、鉻、金剛石等,因為他們石燃燒殘留下來的星核。”

“比如說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熾熱液體物質,組成的熾熱的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形成了固態的地核逐漸形成。”

天一自言自語說:“換句話來講撞擊地球的恆星,原本表面上也是熾熱液體物質。但撞擊地球后溶解冷卻,後就形成了成片的斯英石。用現在的話來說也就是斯英石,斯石英也就是所謂的玄鐵石。”

“那麼磁石是什麼?他是怎麼形成的?”

“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保護體和星核。比如地球的引力場、磁場。於是這個恆星撞擊地球的地方,就形成了大量的斯英石和磁石。”

同時撞擊時出現大量的灰塵凝固後,就形成了石灰岩。地球的重量,即為60萬億億噸。現代測量的結果為59.76萬億億噸。恐龍時代那個恆星,半徑是地球的十分之一。撞擊地球后,就形成的斯英石和磁石至少也有1萬億億噸。

“那麼多,我們那不就發財了?”天一激動的說。

“開發不了,及時有1萬億億噸。那至少也在地底17000米以下,現在國際的水平還達不到。17000米溫度會達到3000度以上,你怎麼開採。”胡雅雯用一種白痴的眼神,看著天一。

天一心想:“你們開採不了,並不代表我開採不了。小不點的耐高溫度,現在還沒有突破過。只要他可以下去的地方,就可以開採出來。”

雅芳見天一若有所思的樣子,又接著說:“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核心圈。也就是說地球分為地表面層、內部的火岩層、內壁的地核層。有人形容地球就像是一個雞蛋,分為蛋殼、蛋清、蛋黃。”

斯科爾巴島鄰近米薩蘭國界,這個井深15000米,上部直徑92cm,下部直徑21.5cm。我想這個深度已經是國際上,最深的鑽井了。

利堅國計劃穿透平均厚度17千米的地殼,到達莫霍面採取岩石樣本,為地球的資料作補充。但後來發現海洋的地殼比陸地要薄很多,平均只有6到7千米,所以利堅計劃花費3億美元,用亞納拉號鑽探船在馬科裡島附近海域打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