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注意格局(第3/6頁)
章節報錯
但香江是座小城,人口有限,文學作品的受眾也有限。
其實銷量真正的爆發期就是上市後的頭三個月,之後的三個月,銷量一直處於下滑狀態。
在4月份時銷量只有3200餘冊,較3月份降低了40%。
按照正常的趨勢,《楚門的世界》的銷量很可能繼續下滑幾個月,在跌入谷底後維持住銷量。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楚門的世界》會在戛納電影節上斬獲三項大獎,直接引爆了港島市民們的熱情。
現在不僅是電影成了年度熱片,連《楚門的世界》原著的銷量也飛速暴漲。
電影獲獎前,《楚門的世界》在全香江各家書店每天的累計銷量已經跌至百冊以下,獲獎後銷量直接破了200冊,然後是500冊、1000冊……
電影上映第一週的最後兩天,《楚門的世界》單日銷量已經來到了單日3000冊的誇張成績,這樣的成績哪怕是剛上市時也沒有達到過。
面對這種情況,明報出版社自然欣喜若狂,急忙向林朝陽發出邀請,給的熱賣再加把熱度。
見面會這天上午,現場來了數百位熱情的讀者。
在這些熱情的讀者當中,大學生和白領階層佔據了極大的比例,他們向來是最活躍、也是最有消費能力的群體。
這些人見到了林朝陽之後,情緒變得格外激動,完全就是粉絲見到偶像的感覺。
這樣的氣氛把受邀來當嘉賓的劉以鬯和舒巷城給嚇了一跳,劉以鬯玩笑道:“我看這不像是作家開讀者見面會,倒像是明星開影迷見面會。”
舒巷城的話雖是玩笑,卻有幾分道理,因為今天來參加見面會的這些讀者裡,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是看了電影之後被深深的打動。
又去買了,對林朝陽這位作家產生了喜愛之情的。
電影、電視較之文學作品而言,擁有更便捷的傳播屬性,一旦改編成功之後,帶給原著的加成將是無比巨大的。
在這一點上,金庸的作品改編中早就被驗證過不知道多少次了。
見面會的對談環節上,舒巷城感慨:“香江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過像林朝陽這麼紅的作家了!”
他這個“紅”指的是嚴肅文學領域。
近三四十年來,香江的通俗文學發展的一直不錯,主要原因是在於作家們沒有在內地的那種崇高地位,經濟收入完全取決於作品是否受歡迎。
因此,“書為韜梁謀”就成了作家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徐速、劉以鬯他們這一批南渡文人早年都曾在報刊上發表過大量的連載。
這種連載的創作迫使他們不得不更加註意增強文章的故事性,如何取悅讀者。
作家們的降格以求,換來的就是香江文學的整體筆法和風格變得越來越通俗。
到如今即便是那些嚴肅作家所寫出來的東西,放在真正的文學讀者眼中看來,也是“半嚴肅、半流行”的作品。
在這樣的整體文學氛圍下,林朝陽短短兩三年之內在香江文壇的崛起堪稱奇蹟,不得不讓人歎服。
更讓人覺得神奇的是,他本身還是個內地出身的作家。
兩地雖屬一箇中國,但地域不同所帶來的細微文化差別很多時候還是會影響讀者對於作品的感受的。
偏偏林朝陽的作品卻能做到老少咸宜,喜聞樂見,這當然很讓人佩服。
“林生在香江出版的四部我都看過,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創作上的不落俗套。
我不知道巷城有沒有這種感受,我們這一代作家的創作有種太過依賴於現實的偏重。
這種偏重對於年輕人來說是有很大好處的,但對於很多的成熟作家來說也是一種限制,讓他們變得不再有靈氣。
讀林生的,比如《闖關東》,既有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又有歷史的厚重,兩者相結合所創造出的那種有別於一般歷史的瑰麗和滄桑感,讓人忍不住沉迷。
像《楚門的世界》,風格就更突出了,中所展示的那種獨特的想象力和對現實深刻的諷刺,在我看來已經達到了嚴肅作家能做的極致。
有人把這部比作中國的《1984》,我是很認可這種說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