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審團給《楚門的世界》打出3.6分的評分,足可見他們對這部電影的看好。

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楚門的世界》本身講述的命題就跟新聞傳播和個人隱私有關,可以說是搔到了這些媒體的癢處。

憑藉著這份場刊得分,《楚門的世界》順利在許多電影人心目中晉升為本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影片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許鞍華、許觀文等人看到這個評分高興的不得了,他們跟那些電影人想的一樣,評分雖然不能代表一定得獎,但跟得獎機率肯定是成正比的。

可林朝陽看到這個評分卻高興不起來。

在他的印象裡,戛納電影節的場刊評分高可不是什麼好事,歷年評獎媒體評分高卻爆冷無緣獎項的作品大有人在。

當然了,這種現象也不是完全絕對的。

不管怎麼說,短短不到一天時間裡,諸多參加電影節的重量級媒體都對《楚門的世界》進行了報道和評論,這立刻在戛納電影節引起了一陣輿論熱潮。

《楚門的世界》好像一陣旋風颳過戛納小城的上空,不僅牢牢鎖住了諸多媒體、影評人和電影人的視線,也成功席捲了許多影迷的關注。

只用了一天時間便完成了從默默無聞到備受矚目的轉變,也成為了本屆電影節上最大的一匹黑馬。

隨著《楚門的世界》在電影節上的名聲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它的每一場放映都會引來眾多媒體記者、影評人、電影投資人、片商捧場,上座率居高不下。

同時,在德彪西影廳的門口也開始出現舉牌“求票”的觀眾。

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的放映場次都是由組委會安排的,場次並不多,而且必須是有邀請函、工作證或者是組委會發放的門票才能入場觀看。

每年戛納電影節都會吸引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影迷前來參加,官方會放出一些門票給這些影迷,但很多熱門影片的門票就沒那麼好拿了,有時候甚至是一票難求。

所以在電影節期間在戛納的各個放映熱門電影的影廳前都會有這樣一群舉著“求票”牌子的觀眾。

經過幾天時間的發酵,《楚門的世界》已經成為了電影節上最熱門的電影之一。

“求票者”眾多,還有不少人連價格都寫好了。

但因為門票實在稀缺,牌子上的價格一路從最開始的“5美元”漲到了“20美元”。

要知道在如今的美國,一張電影票也不過是2~3美元,這個時期的法國票價還比美國低了20%左右。

花20美元買一張電影票,絕對是天價了。

可即便是如此,《楚門的世界》的電影票依舊緊缺,原因無它,實在是想看的觀眾太多了。

“波拉克先生!波拉克先生!”

剛剛在大使沙龍參加完文學改編電影提案會的西德尼·波拉克被幾個陌生男子給圍住了,他身邊同行的幾位評委立刻緊張了起來。

西德尼·波拉克也神色警惕的問道:“先生們,有事嗎?”

對面一個領頭的褐發青年說道:“抱歉,先生。我們沒有別的意思,我們只是想表達一下我們的訴求。”

“什麼訴求?”西德尼·波拉克問。

“你們應該給《楚門的世界》增加一些排片場次,再給影迷們多發些門票,現在有太多的影迷迫切的想要看到這部電影了。”

西德尼·波拉克聞言臉色鬆弛了下來,笑著說道:“當然可以,先生們,我非常樂意為你們效勞。”

答應了這些熱情影迷的訴求,西德尼·波拉克和同伴們得以離開,在回酒店的路上,他們也忍不住討論起了《楚門的世界》如今的熱度。

現在電影節已經走到了後半段,《楚門的世界》所表現出的媒體熱度和觀眾喜愛程度在本屆電影節的所有參展影片中可謂是一騎絕塵。

連西德尼·波拉克這個評委會主席也對這部電影情有獨鍾。

他是個美國人,《楚門的世界》中所表現的那種不顧一切追求自由的價值觀實在太對美國人的胃口了。

儘管《楚門的世界》所表現和探討的內容遠遠超過“自由”兩個字,但西德尼·波拉克並不在乎,有“自由”就足夠了。

影迷們圍堵西德尼·波拉克的舉動很有用,在電影節進行到第9天的時候,組委會臨時決定為《楚門的世界》增加兩場排片,並且對業餘影迷放出了大量的門票。

這樣的舉措讓影迷們歡呼鼓舞,這天電影放映之前,數百名影迷聚集在德彪西影廳的門前,彷彿在慶祝一場巨大的勝利。

“許!許!”

當許觀文出現在德彪西影廳前時,他們的歡呼聲變得更加震耳欲聾,這些影迷們激動的高聲喊著許觀文的姓名,表情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