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便有藍乃才執導的小成本恐怖電影《電鋸驚魂》在美國悄無聲息的上映。

這部電影投資僅有30萬美元,集齊了小成本、無名導、無明星等「三無產品」標籤,卻在誰也不看好的情況下,首週三天票房破千方。

上映第二週影片口碑發酵,狂攬3283萬美元,最終在3月中旬下映時,票房定格在了7590萬美元。

創造了好萊塢歷史上罕見的1:253的超高投資回報率。

當然了,不管是30萬美元的超低製作成本,還是253倍的超高投資回報率,更多的還是一種頭。

《電鋸驚魂》能夠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除了電影本身出色的創意和質量之外,最關鍵的是林氏影業為電影投入了與其製片成本不相符的500萬美元宣傳費用。

否則《電影驚魂》即便質量再出眾,也不可能在毫無知名度和宣傳的情況下在首周取得千方美元的票房佳績。

刨除了製片和宣傳成本,一部《電鋸驚魂》僅是在美國本土的票房就為美國林氏帶來了近3000萬美元的盈利。

要是算上其他國家的票房和後續版權收益,這個數字恐怕還要至少翻一倍。

最關鍵的是,《電鋸驚魂》的模式具有很強的複製性。

受這部電影的激勵,林氏內部已經在討論《電鋸驚魂》續集的製作,以及類似題材電影的深入探索。

先有《喜宴》斬獲柏林金熊,後有《電鋸驚魂》以小博大,票房大賣,再加上《霸王別姬》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三部影片齊齊在歐美地區開花,保守估計也會為林氏影業帶來1.2億美元的利潤。

林氏影業在1993年的開年取得了夢幻般的開局,陶玉書的心情想不好都難。

不過在繁華似錦之下,陶玉書心中也有些隱憂。

這次在美國期間,陶玉書去了工業光魔參觀,透過邁克爾·克萊頓的關係看到了環球影業正在製作的《侏羅紀公園》的部分素材。

儘管她對好萊塢的電腦特效已經非常瞭解了,但在看到《侏羅紀公園》的特效素材後還是被震驚到了。

「好萊塢現在的技術實力太強了!雖然單純依靠視覺衝擊力很難稱其為電影藝術,但這種影片確實有其獨到之處,而且它的受眾肯定要比普通的商業電影更廣。

觀影門檻太低,收穫的視覺體驗又堪稱奇觀,如果我是觀眾的話,我也會選擇這樣的電影。」

在電影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儘管心中還有些藝術情懷,但陶玉書現在更多的還是把電影當做生意。

她理性的分析著在好萊塢的見聞,一旁的陶玉墨插話道:「知道我收購皮克斯的先見之明瞭吧?」

「別自吹自擂了。動畫特效和影視特效能一樣?皮克斯跟工業光魔差著十里地呢。」

「再差也比你投資的那個新視覺強啊,也就能糊弄糊弄香江的觀眾。」

「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不懂?你知不知道新視覺一年給公司賺兩三千萬港元?」

姐妹倆你一眼我一句的說了好一會兒,林朝陽說:「現階段的電腦特效大片,只有以美國市場的消費力為基礎才有存活下來,才有輻射其它國家的可能。」

陶玉書點頭,「這個道理我也明白,加大對美國林氏的支援力度是必然的,

也許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把美國林氏單獨拆分上市。」

好傢伙!

媳婦的進化速度遠超林朝陽的想象,已經學會了舉一反三,跑到阿美莉卡去圈錢了。

「姐,你這個主意不錯,我也打算過幾年讓皮克斯在美國上市。」

「你還是先考慮考慮怎麼讓皮克斯扭虧為盈吧!」

這一波嘲諷技能拉滿,陶玉墨瞬間紅溫了。

「好了好了,我們去臥房再聊。」

林朝陽將姐妹倆拉開,夫妻倆兩個月沒見面,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跟陶玉書交流呢。

次日早上,陶玉書精神煥發的去上班,林朝陽睡到了十點才起床。

悠哉的在家裡待了幾天,期間林朝陽又吩附人聯絡了一些各地、各國的出版社,新書寫完了,接下來就是出版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