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惱羞成怒(第3/5頁)
章節報錯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找個師傅。
恰好,香江的商超行業在這方面就有不小的優勢。
如今香江本土的商超以惠康和百佳為龍頭,惠康是怡和旗下牛奶公司的連鎖超市,百佳則是和記黃埔旗下屈臣氏的連鎖超市。
不巧的是,這兩家企業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經佈局了內地市場,一個把目標鎖定在了廠東、一個把自標鎖定在了滬上。
不過兩家企業在內地的發展速度都不算快,這也算是給了杜峰一個機會。
「惠康態度不太積極,瞧不上我這小作坊。百佳方面倒是有點想法,可總想著空手套白狼,不想投資太多,又想佔股。」杜峰有些頭疼的說。
「想找個師傅,總要交學費嘛。商超行業我雖然不太瞭解,但供應鏈管理必然是極為重要的事,有他們的管理經驗可以借鑑總歸是好事。」陶玉書說。
杜峰頜首說道:「道理我都明白。就是怕這學費白交了,他們的經營範圍只侷限於香江、灣島和東南亞,像內地這樣廣的環境他們也沒經驗。可惜,沃爾瑪不搭理我·—
杜峰想找師傅,第一個瞄準的就是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這樣世界頂尖的企業,可惜現在的跨國企業都傲著呢,連正眼都沒瞧杜峰一眼。
他這才退而求其次把自光鎖定到香江的商超企業身上。
他念叻了半天,無非是想讓林朝陽和陶玉書給他拿個主意,應該跟誰合作。
「這種事你自己決定,我們幫不上什麼忙。」
陶玉書的意見讓杜峰有些失落,這段時間他可是沒少扯陶玉書的虎皮,要不然也不會順利接觸到牛奶公司和屈臣氏。
「那還是跟百佳合作吧。他們現在正在探索超級廣場模式,我在內地也搞一個試試水。」杜峰最後做了決定。
吃過晚飯,杜峰和陳嵐兩口子離開了,林朝陽鑽進了書房,陶玉書得知他準備寫新書了,高興的詢問了幾句。
「這本書準備寫什麼?」
「寫建國前那二十幾年的事,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群人因為不同的信仰而分道揚,水火不容的故事。」
林朝陽簡略的敘述了故事的中心思想,陶玉書沉吟著說道:「格局很大啊!」
「光格局大沒用,還是要從細微處著手。我這幾天經常跟你大舅打電話,素材還是有點少。」
陶玉書調侃著說道:「打電話不行,這種事得當面聊。你回去請他吃頓飯讓他把部隊的那些老哥們都叫上,素材管夠。」
林朝陽卻晃了晃腦袋,「素材太多也頭疼,就你大舅跟我說的那些事,有大半都不能寫。」
「這簡單,回頭你寫出來了,把稿子交給我大舅,讓他去解決。」
林朝陽笑著說道:「跟《高山下的花環》一樣是吧?」
夫妻倆說了一會兒,林朝陽投入了創作之中,陶玉書則打算去馴驢。
這兩個月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出差,林斯言小朋友頑皮得緊,陶玉書幾乎隔兩天就會收到線報。
不請家法是不行了。
沒過一會兒,隱約有鬼哭狼豪之聲傳到書房來,林朝陽輕笑一聲,無奈的搖了搖頭。
七月初,香江媒體上突然出現了一則訊息,明報企業有意收購南華早報集團。
今年以來,關於南華早報集團易主的新聞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鬧得沸沸揚揚。
股民和機構再聽到這個訊息,多少都有點麻。
可這回訊息的不一樣任處是在於,傳言的收購方是明報企業,實力那可不是一般的雄厚。
背靠林氏影業,手中又有星空值視這樣覆蓋半個亞洲的電視網,爭明報企業要收購南華早報集團,首先從實力的角度來爭,並不秘在什麼難度。
接著是收購意願和產業結構,明報企業如今穩坐香江傳媒業頭把交椅,要爭缺什麼的話,肯定是英文報紙和邁向國際的影響力。
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南華早報》恰好就能夠提供這種動能,這就形成了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