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可是世界性的企業,願意花5億美元換取林氏影業10%的股份,這說明什麼?

說明林氏影業的市值一定是超過50億美元的,連小學生都會算的數學題,股民們可能不會算嗎?

以50億美元作為林氏影業的市值基準,以港元和美元現在的匯率比較,那就是420億港元,林氏影業現在的股價和市值還差得遠呢!

買買買!

港股因為索尼影業對林氏影業的投資而陷入了瘋狂,遠在美國的陶玉書聽到這個訊息,心裡充滿了欣慰。

至少在目前看來,自己的這個選擇是對的。

接完了電話,她回到餐廳,林朝陽仍在和羅伯特·戈特利布熱聊。

從《紐約客》總編的位置上下來之後,羅伯特·戈特利布擔任了克瑙夫出版社名譽總編輯一職,仍作為編輯繼續活躍在美國出版界。

除了編書,他現在還兼職為很多名人編纂傳記,這也算是他個人的一點小愛好。

目前他已經完成了《喬治·巴蘭欽一一芭蕾舞之王》以及米凱亞·巴瑞辛尼科夫和瑪歌·芳登的傳記,正在編輯《華盛頓郵報》的老闆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個人回憶錄。

他在美國出版界打拼了半輩子,現在又在為美國報業大亨凱瑟琳·格雷厄姆撰寫回憶錄,接觸了大量的報業內幕。

陶玉書便跟他聊起收購美國媒體的話題,聽著陶玉書的話,羅伯特·戈特利布表情嚴肅起來。

「陶,你打算入美國籍嗎?」

陶玉書搖了搖頭。

羅伯特·戈特利布說道:「連默多克要收購《紐約郵報》都得成為美國籍,

除非你願意成為美國人,否則這種事基本是不可能的。」

儘管早就知道是這樣,但從羅伯特·戈特利布嘴裡聽到這個資訊,陶玉書還是有些不甘心。

「如果我像日本人那樣,把公司弄到美國上市呢?」

她指的是索尼當年收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例子,因為索尼是紐交所上市公司,股東中又有大量美國股東,所以當年收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並沒有受到美國政府的潔難。

聽到著話,羅伯特·戈特利布猶豫片刻,如實說道:「這理論上是可行的,

但——」

他為難的說道:「但你得知道,日本人和中國人在美國的待遇並不一樣,審查這一關並沒有那麼好過。」

陶玉書遺憾的點了點頭,「我明白。」

羅伯特·戈特利布很瞭解陶玉書的心理,提議道:「也許你可以嘗試著收購一家出版社。」

美國的許多大型出版社,同時也擁有屬於自己的刊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媒體屬性。

陶玉書對這個建議並不怎麼感興趣,現在的出版行業和紙媒一樣,正面對著如電影、電視行業的巨大沖擊。

但出版行業又缺少紙媒所能提供的巨大影響力,看起來並不是一個好的方向儘管心裡不看好這個方向,但陶玉書還是對羅伯特·戈特利佈道了聲謝。

羅伯特·戈特利布見狀又把話題轉了回來,剛才他在和林朝陽討論《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電影。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已經拍完了,自前正在進行後期製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

然後在美國上映,角逐幾個月後的金球獎和奧斯卡。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成功幾乎是空前的,二戰以來,還沒有那部外國作家的作品能在美國引起如此大的反響。

未來電影上映如果能奪得大獎的話,恐怕它的影響力還會進一步提升。」

羅伯特·戈特利布驚歎於《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所取得的成功,又問林朝陽:「林,你真的不考慮再以美國或者是西方文化背景創作一部嗎?我感覺你再堅持兩年,拿諾貝爾獎也不成問題。」

林朝陽笑了笑,「獎項這種東西可遇不可求。我終究是個中國人,不可能總寫外國人的故事,那些本民族和本國的東西才是我最熟悉,也是最能觸發我創作靈感的。」

羅伯特·戈特利布當了大半輩子編輯,很清楚林朝陽的話是正確的。

「也對。你擁有遊走於東西方文化的能力,這是極其少見的天賦,期待你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