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給你贊著,等你以後上大學留著用。」趙麗的大餅畫得很嫻熟。

吃完早飯,有人在家等著別人上門拜年,有人出門給別人拜年。

這兩年林二春在燕京混開了,過年還有人上門拜年的。反倒是陶父退休多年,門庭越來越清淨了。

等到下午,林朝陽張羅著請大家去看電影。

今天是大年初一,也是《赤壁大戰》上映的日子。

首都電影院就在長安街上,也不算遠,一大家子人腿兒往電影院走去。

路過公交車,看著車身上的電影宣傳海報,陶玉成驚歎著問:「玉書,我這幾天淨在外面看《赤壁大戰》的海報了,還有報紙、雜誌上也有一堆,這得花多少錢啊?」

「1000萬。」

陶玉成咋舌,他還是第一次見電影上映搞這麼大的陣仗、花這麼多錢的,這得多少票房才能回本啊?

面對他的這個問題,陶玉書沒有深聊,只說:「我們又不是隻在內地上映,

還有海外市場。」

陶玉成點了點頭,「也對。」

如今國內電影市場還沒有「檔期」一說,更沒有「賀歲檔」一說,但也正因為如此,林氏影業才選擇了不走尋常路,打算造出一個「賀歲檔」的概念來。

為了這個概念的打造,林氏影業和各家合作單位花費不菲。

跟檔期一樣,這年頭的電影宣傳大多時候就是發行單位貼貼海報,在電影雜誌上打打廣告,手段單一,毫無吸引力,當然了,也幾乎沒多大花銷。

但《赤壁大戰》的宣發就不一樣了,過年前一個月,國內大大小小的媒體上各種關於《赤壁大戰》的軟文滿天飛。

這幾天,燕京的公交、地鐵、計程車和王府井也到處都是《赤壁大戰》的廣告,在幾個直轄市和大一點的省會城市都是如此。

照這個宣傳,票房要是不多出個兩三千萬,都不夠這宣傳費分成的。

不過林氏影業也不是傻子,電影行業歷來是贏家通吃的零和博弈。

內地市場看似落後,但能在一兩毛錢、三五毛錢票價時就可以誕生幾千萬、

上億電影的票房,頭部電影的票房潛力不可估量。

《赤壁大戰》的質量很不錯,只要宣傳的勢頭真能造起來,只要觀眾真心認可,回本並不困難。

一家人走進首都電影院,看見電影院休息大廳裡竟然還真人在買票,雖然不算多,但陶玉成還是感到有些驚奇。

「還真有人來看電影!」

趙麗拉了他一下,不會說話你就別說。

陶玉書笑了笑,並不在意。

賀歲檔這個檔期概念出現之前,國人確實沒有大年初一看電影的習慣,甚至絕大多數城市電影院在這一天都不會開門。

在售票口買完了票,距離電影開場還有二十多分鐘,大家沒有急著進放映廳,而是在門口查人頭。

初一的電影院看起來不起眼,這麼一會兒功夫,也進了三四十號人。

等進了放映廳,陶玉墨左顧右盼的查了一圈,「才將將五成上座率,有點少啊!」

「不少了,今天可是大年初一。

五成的上座率已經達到了陶玉書的心理預期,觀影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

姐妹倆說話的時候,大銀幕上出現了肯德基的貼片廣告,這又是林氏影業的一項創舉,率先將國外已經成熟的貼片廣告形式引進了國內。

5條廣告,進賬100萬元,也算是補貼了一下電影的宣發費。

6分鐘後,電影正式開始。

兩軍對壘,遙相對峙。

一方軍隊營帳連綿,一眼望不到盡頭,軍旗獵獵作響,盡顯兵強馬壯之勢。

另一方軍隊明顯要少很多,但陣營整齊,土兵們緊握武器,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