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重大貢獻(第6/6頁)
章節報錯
「到時候我可得好好欣賞欣賞。」
聊了一陣,洪子誠問林朝陽:「朝陽,我們系裡打算給你頒個榮譽博土的學位,你覺得怎麼樣?」
林朝陽早知今天洪子誠和杜蓉來肯定是有事,只是沒想到居然是燕大想給他頒榮譽學位。
他微笑著說道:「這可是好事。我原來就一個函授本科文憑,這下子可好,書都不用念,成博士了!」
林朝陽的語氣輕鬆談諧,讓洪子誠和杜蓉也不由得笑了起來。
洪子誠之後又解釋了起來,本來從87年林朝陽得了勒諾多文學獎,燕大中文系就有聲音說應該給林朝陽頒個榮譽博土。
燕大建校後沒有榮譽博士一說,直到1983年才搞起了榮譽博士的授予。
大家認為中國文學在國際上向來沒什麼聲音,勒諾多文學獎在歐洲文壇屬於主流文學獎項,份量不輕,林朝陽的得獎是有開創性意義的。
在中文系不少教師看來,這樣的獎項完全值得一個榮譽博士。
更何況林朝陽還是燕大自己人,當年還有過在中文系旁聽的經歷,說出去也是一樁美談。
但這個想法在學校看來,未免有些想當然了。
很多大學的榮譽博士真就是「榮譽」,每一兩年頒發一次,已經形成了慣例,港中大便是如此。
但燕大的榮譽博士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按照燕大學位授予工作細則,榮譽博士學位的授予物件要符合以下條件:
學者和科學家需要在學術上造詣高深,在某一學科領域取得重大成就,
具有國際學術界公認的學術地位和威望,在促進我國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政治家則需要在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人類進步事業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在增進我國對外友好合作、擴大我國國際影響方面做出了長期、突出的貢獻。
社會活動家和知名人士則要在促進國際友好往來和全面合作方面、聲譽卓著,在繁榮和發展我國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和體育等事業方面做出重大貢獻。
這個條件堪稱苛刻,因而到89年才授予了8個名額,這些人裡每一位都屬於「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而且在此之前,燕大的榮譽博士還沒頒給過國人。
林朝陽固然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超越一般國內作家的成就和榮譽,但距離「在繁榮和發展我國文化事業方面做出重大貢獻」這一條件明顯有些差距。
因而中文系的這個提議在當年只是簡單討論一下就被學校給否了。
直到前年林朝陽獲得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的訊息傳來,洪子誠他們,
這些人認為林朝陽如今在國際上名聲顯著,連著得了兩個文學大獎,應該算達標了。
但在燕大看來,這樣的成就依舊不夠,因為燕大之前的榮譽博士給的都是李政道、歐格·波爾這一級別的人物。
洪子誠說到這裡,臉上露出苦笑。
「我當時還和老謝開玩笑,說你這個榮譽博土,說不定得等哪天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才能拿到手,那個時候誰還稀罕個燕大的榮譽博士啊!」
林朝陽笑道:!「怎麼會不稀罕。放在古代,我這叫衣錦還鄉、榮歸故里洪子誠也跟著笑了起來,他接著說道:「反正這事提了兩回,學校沒同意,我們也就放下了。結果去年年末,學校主動提起來了這件事,說要給你頒個榮譽博士。
當時我們還納悶幾呢,你這也沒得諾貝爾文學獎啊,怎麼就答應了呢?
後來老孫到學校開會,回來跟我們說起來大家才明白過來—
洪子誠口中的老孫是孫玉石,中文系原來的系主任楊暉卸任之後,孫玉石成了繼任者。
據孫玉石說,林朝陽雖然沒得諾貝爾文學獎,但他去年在「在繁榮和發展我國文化事業方面」可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貢獻有二,第一是他在七月份訪問灣島,在島內文學界掀起了一陣旋風,也為兩岸的文化、政治交流開啟了新的突破口。
第二,是《舌尖上的中國》在美國的廣受歡迎,不僅是創造了中國當代文學的記錄,更關鍵的是為傳播中國文化起到了非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