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銷量神話(第5/6頁)
章節報錯
「公司剛收購過來,你不敢用很正常。沒關係,慢慢來嘛。恩威並施,這些人也不過是打工的,沒理由只能給黃玉郎賣命,而不給你賣命。」
陶玉書的眉頭輕輕舒展,「是這麼個道理。」
接下來一段時間,陶玉書的工作重心必然要像玉郎機構偏移,除了要肅清黃玉郎對公司的影響,也要釐清公司接下來的發展。
畢竟收購了這麼大一家上市公司,肯定要好好經營。
見時間差不多了,林朝陽催促著陶玉書趕緊下班。
夫妻倆走出辦公室,幾個員工仍在忙著搬家的事,路過時不停有人向林朝陽夫妻倆問好。
林氏影業收購了玉郎機構,逐漸有了大公司的底蘊,這兩天員工們的精神面貌和心氣兒也高了很多,對林朝陽夫妻二人也更加敬畏了。
走出公司,林朝陽說:「公司搬到玉郎大廈,你以後上下班又方便了,這個公司不白收購。」
早前他們夫妻倆住在何文田的時候,出了小區就進公司。。
嘉慧園在本島的半山,上下班需要過紅海底隧道,就沒那麼方便了。
玉郎大廈是原新聞大廈,之前是胡仙家的產業,地點位於香江本島英皇道。
這次林氏影業搬家後,陶玉書上下班又方便了。
丈夫的話讓陶玉書不禁莞爾,把收購上市公司和上下班通勤聯絡起來,也就林朝陽這種樂觀派能想到了。
如果被別人聽去,少不得要嘲諷丶挖苦一番林朝陽的口氣之大。
翌日,玉郎機構正式易主的訊息見諸報端,這場收購戰持續了僅僅持續了半個月時間,便以林氏影業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以如此高的效率完成一家對上市公司的收購和控制,在香江商場上是極其少見的。
這也更讓許多人對林氏影業和陶玉書這位掌艙人刮自相看,也更做實了她「香江戴卓爾」的稱號。
在對玉郎機構收購案的報導當中,媒體多以《信報》《南華早報》《商報》
財經報紙為主,報導內容也對於專業性見長。
但這些報導發出後,卻有一些讀者發現其中好像混進了什麼奇怪的東西。
「張曼玉?玉郎機構新董事?」
在諸多媒體當中,有兩家媒體報導了玉郎機構新的董事局成員,裡面其他四人並沒什麼特別的,大家細究一下都是林氏影業的相關人員。
唯獨「張曼玉」這個名字分外扎眼,這個「張曼玉」是他們知道的那個張曼玉嗎?
這是所有看到這個新聞的人內心的疑問。
讀者們的疑問並沒有等待太長時間,因為第二天就有媒體替他們查到了結果,證明:
此張曼玉就是彼張曼玉!
訊息確定後,財經丶證券界沒什麼反響,以影迷為首的普通市民們反響倒是很大。
大家的反應倒不是震驚,而是感到新奇。
這麼多年來,女明星嫁入豪門的新聞他們看過,比如前幾年的香江小姐朱玲玲嫁入霍家。
但女明星闖入商海,成為上市公司董事的事,市民們還是第一次碰見。
隨著新聞報導的發酵,張曼玉連續兩天登上了香江娛樂報刊的頭條,竟一時小出了些風頭,連在劇組都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不過人紅是非多,她一個女明星,突然成了玉郎機構這樣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事情怎麼看都透著一股奇怪勁。
沒過幾天,香江電影圈便流傳出了一股謠言,稱張曼玉是林朝陽的二房。
香江自上世紀便成為了英國人的殖民地,但在英國與前清簽署的條約中規定,香江法律中對於華人仍按照《大清律例》進行管理和約束。
這也就導致了在中國的這片領土上,大清就已經亡了一甲子了,卻仍有兩個地方適用《大清律例》,它們分別是香江和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