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向外售賣自傢俬宅,其中許多都是有年頭的四合院。

這時候買房子也好、買房子也好,大多是靠親戚朋友發動人際關係尋找有緣人,或者是自己弄點小廣告,到處貼一貼,這種方式容易被居委會大媽逮著教育,另外還得罰點錢。

也有那種不差錢的跑到報上去打廣告,不過這種一般都是著急用錢的。

李拓和陳健功已經幫著發動了親友,但林朝陽著急買房子,所以就拉著兩人跑到西長安街附近到處看看,打聽打聽有沒有要賣房子的人家。

他這次打算買的也是四合院,一來是為了陶玉書上班方面,二來也可以兼顧投資。

對於孕婦來說,住四合院和公寓樓各有利弊。

四合院洗澡、上廁所不方便,公寓樓上下樓一樣不方便。

西長安街這片兒以前屬於妥妥的天子腳下,往東去一點就是中南的海,再往東就是故宮,燕京的中軸線。

所以往東肯定不行,只能是西南北三個方向,還不能太遠了。

初春時節,燕京的天是瓦藍瓦藍的,這兩天沒有風沙,是難得的好天氣。

在長安街旁的小衚衕裡,春色比長安街上更濃郁。

三人在衚衕裡轉了半天,打聽到有兩家賣房子的,可惜都是論間賣,不是院子,這種房子自然是沒辦法滿足林朝陽的需求。

“跟你出來找房子可真難挑。”

“沒辦法,誰讓人家有錢呢?”

連著在外面走了一上午,李拓和陳健功這倆平時四體不勤的主兒又說起了怪話,等到林朝陽中午請吃了頓飯,兩人的態度立刻扭轉,下午又殷勤的像中介。

上午三人把西長安街北面轉了一圈,下午又接著轉西長安街南面,這裡的大六部口街幾乎正對著陶玉書她們單位。

順著大六部口街踅摸了半個多小時,三人還真發現了一家要賣房子的,就在小六部口衚衕裡。

院子是座三進的四合院,是民國時新修的,到現在不到六十年,在燕京城的四合院裡算是年輕的。

院落整體坐北朝南,由東西兩院組成。大門位於東南角,進大門有影壁,前院建有倒座房,中院有正房及東西廂房,後院有正房及東西廂房、東西耳房。

東院房屋已經拆改,原貌難覓,西院的房屋保持的相當完好。

一進院與三進院是傳統的四合院建築形式,二進院則是民國時期建築形式,還融入了西洋建築的裝飾手法,頗具西洋特色,門窗均為磚砌拱券式。

將院子轉了一遍,林朝陽是越看越滿意。

這座院落既有傳統四合院韻味,又夾雜了民國時期西風東漸的建築風格,在燕京如今保留的四合院當中是不多見的。

尤其是在二進院內,有兩棵粗壯的法國梧桐,若是在盛夏之際,繁茂的枝葉恐怕要將半個院子都覆蓋在樹蔭之下,很有點文藝範兒。

接待林朝陽他們仨的是一位姓程的老太太,今年六十多了,她婆家姓胡,據說這院子當年是她公公蓋的。

老爺子留過洋,回國後實業報國,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在天津有兩家工廠。

抗日戰爭期間,胡家的天津工廠被日本人強行霸佔,胡家人無奈舉家前往香江,留了老太太這一房在燕京守著宅子和為數不多的產業。

嗡嗡嗡期間,老太太家受到了衝擊,丈夫去世。前兩年跟香江的家人聯絡上,兒子、孫子先後都去了香江。

現在兒孫在香江站穩了腳跟,又琢磨著把老太太接過去,就想著把這處宅子處理掉。

“您老有福氣啊,兒孫都這麼孝順。”看完了院子,又聽老太太講完了這院子和她們家的歷史,林朝陽恭維了一句。

“孝順什麼呀,說是接我去享福。其實就是惦記著賣了這院子,想在香江買處樓房。

那地方房子貴著呢,賣了這祖宅去買房子,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