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陽笑道:“只是恰好有這個合作的機會,還能賺點稿費。”

章德寧幽幽道:“你還真是什麼時候都不忘稿費。”

“我靠創作賺錢,你上班是打白工的?”

林朝陽的反問讓章德寧啞口無言,汪曾琪附和道:“當作家的寫作不就是為了稿費嗎?”

此言一出,林朝陽好似找到了知音,與汪曾琪熱烈的交流起關於稿費點那些事。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上但凡是有點身份的人就恥於談利,他們開口主義、閉口思想,好像是活在空氣裡。

林朝陽和汪曾琪顯然都不是這樣的人,後世曾有人研究汪曾琪與朋友、編輯之間的書信,發現其中在293封信件中,提及稿酬的書信有42封,佔據了全部信件的約六分之一。

而汪曾琪更是在信中直言不諱的提到了寫信的目的——他在一封與家人的信當中說:為了伱,你們,為了卉卉我得多掙一點錢。

為了家人,為了更好的生活多賺稿費,這其實是許多人開始寫作的目的,只是礙於現在的社會環境,很多人並不會這樣說。

相比之下,林朝陽和汪曾琪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坦然處之,反倒是顯得灑脫。

汪曾琪又聊到了過兩天人文社要給《賴子的夏天》舉辦作品研討會的事,他說他還收到了邀請。

聊了好一會兒,陶玉書的飯已經燜上了好一會兒,林朝陽掐著時間準備去做菜。

汪曾琪挽起袖子,說道:“我也來幫個忙。”

林朝陽早起出門,買了不少菜,但跟後世情況不一樣。這個時候的冬天燕京的菜市場裡蔬菜種類很少,肉油又都限量,所以在有限的條件裡如何能烹飪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其實很考驗廚師的功力。

“這豆腐要怎麼做?”汪曾琪問。

“打算拌著吃,現在沒香椿、沒小蔥,用韭菜花、青椒糊拌著吃吧。”

汪曾琪調侃道:“這吃法有點侉,不如松花蛋拌豆腐。”

“你那吃法也沒比我高明啊!”

兩人的吃法一南一北,誰也說服不了誰,林朝陽說:“那乾脆不拌了,做麻婆豆腐吧。”

“麻婆豆腐得用郫縣豆瓣才好,你們家有嗎?”

“瞧你這話說的,沒有我敢做麻婆豆腐?”

林朝陽從櫃子裡掏出一小罐豆瓣醬,衝汪曾琪炫耀道:“這麼點玩意兒可不好弄!”

汪曾琪會心一笑,“有了它,味道指定錯不了。”

今天的重點菜是林朝陽從副食店買回來的四隻豬蹄,因為骨頭多、難收拾,副食店的豬蹄並不受老百姓待見,大家一個月就那麼點肉票,誰會浪費在這東西上面。

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了豬蹄的便宜價格,正常豬肉八毛一斤,這玩意才三毛多。

搭著買,還可以買點豬頭肉,這玩意不要肉票,很搶手。用來做下酒菜,再合適不過了。

林朝陽買完菜回來的時候就已經把豬蹄收拾完了,用明火將雜毛烤得乾乾淨淨,又焯水去了腥味,醃製過後再以花椒大料、肉蔻、白芷、肉桂等佐料小火慢燉。

到快吃午飯的時候,廚房和客廳裡已經瀰漫著一股濃濃的香氣。

章德寧饞的嚥了口口水,“真香啊!”

忙活了半個小時,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被端上了餐桌。

汪曾琪指著剛端上桌的土豆絲餅問道:“朝陽,這是哪裡的做法?”

裝在盤子中的土豆絲餅被煎的色澤金黃,外焦裡嫩,一看便讓人食慾大震,剛才林朝陽在做的時候汪曾琪就一直盯著這道菜。

土豆絲餅的起源林朝陽也不清楚,反正都是後世夜市經濟火了之後才出現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