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塊?你拿回來的這些也沒有二十塊這麼多吧!”家人的聲音更高了。

“我是沒拿那麼多,但另兩個呢?她們拿了多少我也不清楚,反正人家說一共少了二十塊。”

“那不行,得找她們評評理去,這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啊”家人有些不依不饒的,十分不甘心。

“行了吧,還嫌不夠丟人嗎?”家裡的男人終於發話了。

“就是,評什麼理……”婦人小聲咕噥了一句,她其實拿的算多的,若按照三十文一塊算的話,她拿的肥皂加一起折算成銀錢也的確超了這個數。

她在三人中拿的多,自然不願意挑起事端,但是還有拿的少的,算起來自己是吃虧的,便不打算就這麼算了的。

去找胭脂閣鬧自然是不敢,畢竟她們是小偷,但去找同為小偷的另外兩個鬧一鬧,還是敢的。

拿的少的提出三人要把拿的肥皂平攤才公平,可拿的多的又哪裡肯承認自己拿的多了,吵吵嚷嚷之間也沒個結果。

雖說不宜宣揚,但真鬧起來,鄰里鄰居的也都聽到了些風聲,連猜帶打聽的,也清楚了個大概。

聽說這三人被趕了回來,有心人便立刻想到了,胭脂閣空出了三個位置,想想一向銀錢優厚的活計,不少人都有了心思。

可是再一打聽便知道了,胭脂閣很快又再找了三個夥計,並且沒從大灣村找,這下子很多人心裡都不舒坦了,宋家姐妹幾個在鎮上開鋪子,他們作為同村,可真是獲益不少,有什麼好的活計都先緊著村裡人。

這麼一鬧,以後該不會就沒有這個好處了吧?

如此一來,那些本來抱著看熱鬧心態的人,也有些著急起來,同時對這三戶人看笑話之外,更多了埋怨。

“嫂子您說,這宋家姐妹的鋪子,以後不會不要咱們大灣村的人了吧,我家姑娘今年十一,過兩年還想讓她去謀個差事做呢。”婦人們聚在一塊說閒話,很快這事情便傳到了里正媳婦秦氏的耳中。

“她們真的做出這樣的事情來,那便怨不得人家二孃不要她們了,哪個主家敢留這樣的人在鋪子裡啊。”秦氏因為上回自家女兒阿花的事情,對琉璃頗為感激,因此也是幫著琉璃說話的。

“的確是這個道理”,另一個婦人道,“只是若二孃以後都不在咱們村裡找人了,那也太……”

“不過說到底,也是那三個不爭氣的媳婦害的。”見秦氏面色不好,這人馬上轉了話音。

這些人拉拉扯扯的,最後的意思其實秦氏也聽出來了,是想讓里正幫著探探口風,若是琉璃真的惱了,也幫著說說情,以後若招人還是先緊著大灣村。

秦氏雖向著琉璃,但這些人說的她也聽進去了,回去便將事情跟里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