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果丹皮一樣,這蛋糕也採取寄賣的形式,只不過琉璃想起上回那個人說過的話,沒將蛋糕刻意打上“寶味”的牌子,就預設是丁記食肆新研製出來的點心,無需刻意提及她宋琉璃的名字。

這要求周掌櫃求之不得,當下滿口答應了。

在正式開始售賣之前,琉璃提出先小批次的在食肆裡面試賣,看看效果。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蛋糕的定價不便宜,因著裡頭用的都是雞蛋、牛乳這等好東西,所以定了五文錢一塊的價格,這一塊也就巴掌大,琉璃一次做成的一大塊,可以分切成六個小塊。

當然,若是一次性買一大塊,便只要二十八文。

開始也有人嫌棄蛋糕賣的貴,一聽價格便走了,琉璃也不著急,她做這東西,本就定位於“高階”客戶,也就是城裡的有錢人家。

果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知道蛋糕的原來越多,蛋糕那奶香濃郁又鬆軟綿密的口感更是征服了不少人。

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小娘子,對蛋糕更是愛不釋手。

一個月的試營業過去,眼瞧著蛋糕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周掌櫃跟琉璃商議,是不是可以增大供應量,正式推出了。

因為試營業期間,每日蛋糕的供應量有限,琉璃用的也基本是自個家的雞蛋,到後來一度造成每日想要買蛋糕的人早早便來丁記食肆門口排隊的盛景。

琉璃也覺得時機成熟了,便同意了周掌櫃的提議,定於八月十五這日,正式推出蛋糕。

宣傳的告示自然早就掛出來了,日日來買蛋糕的人,也都早早知曉了這個訊息,到十五這一日,紛紛來到丁記食肆等著。

為了第一日推出的效果,琉璃特地將準備好的材料搬到了丁記食肆的廚房,在這裡做。

天還不亮便開始準備,又是打雞蛋又是煮牛乳的,廚房頭點著昏黃的油燈,灶頭上冒著蒸騰的熱氣,陣陣甜香從丁記後院裡飄出。

第一批蛋糕還未出鍋,就有客人來等了,丁記的夥計在外頭招呼客人,早早的便忙開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過來等蛋糕的人越來越多,第一鍋蛋糕端出來的時候,這些人幾乎就是用搶的。

周小樹在前頭賣糕收錢,琉璃她們就繼續在灶房裡燒火做糕,一直忙到傍晚,買蛋糕的人才漸漸少了,琉璃這些日子攢的雞蛋用了個精光。

瞧著桌板上切蛋糕餘下的條條屢屢的“下腳料”,琉璃突然靈關一閃,想到前世小時候,家裡不是很富裕,媽媽便常常去蛋糕店買做蛋糕切下來的邊邊角角,都是論斤稱的,十分便宜,味道卻和整塊的蛋糕一樣好吃。

如此,那些尚未離開的,或者單純看熱鬧捨不得花五文錢賣蛋糕的人有口福了,琉璃讓人把下腳料裝成一包一包的,只買三文錢一包。

三文錢,便可賣這麼一大包蛋糕,雖然是不成塊的,但可比那五文錢一小塊的多多了,頓時,許多手頭不那麼富裕,又實在想吃這蛋糕的,便不再猶豫,紛紛掏出荷包。

琉璃緊跟著宣佈,以後每日晚間,便可買到這一日的蛋糕下腳料,算是專門給普通人家的一個享受美食的機會,同時又能賺得一筆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