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二十章 投資爭奪戰 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家叫凌豐紡織廠,以前是精紡工廠的,曾經也是輝煌過,可是自從紡織業不景氣暴後,整個日子就不太好過了,凌豐廠地處內地,這個感受紡織市場變化的脈搏就更加遲緩一些,所以一下子更是跌落到了谷底。
三千多人的工廠,一多半還是四十歲左右的女工,現在是靠到處找活兒度日,什麼賺錢做什麼。
因此,當杜克他們來到這裡的時候,這個工廠除了還有部分紡織業務外,有好幾個車間幹著生產毛絨玩具,加工皮革製品,賓館餐廳桌布什麼的亂七八糟幾十種不同的來料加工產品。難得的是人人都在忙碌著,沒人有空搭理廠領導陪著的杜克和林主任這倆個外來人口。
“我們廠以前紅火的時候,年產值也有七八個億,當時一年利稅能夠有幾千萬,可是後來金融危機,加上市場變化,這個紡織品出口一下子就不行了。廠裡面不得不四處找門路求生存”廠領導張世強苦笑著介紹道。
“所以現在我們是什麼單子都接,幾十萬不嫌少,幾百萬幾千萬也不嫌多。一年下來,大家能夠混一個溫飽就不錯了。”
“可是,三千多張口要吃飯,主營上不去,這麼幹累人就不說了,還經常有一頓沒一頓的,跑市場口的同志,一年到頭沒幾天能回家的,經常為了幾分幾毛的加工費同客戶計較,沒辦法,要讓大家過上溫飽也不容易啊,稍微有些什麼風吹雨打就難以維持。”
這個廠佔地有500多畝,可是現在大部分土地使用權已經抵押給了銀行,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加工工具,工廠賬面也好不到哪裡去,基本上除了那一大堆亂七八糟過時的紡織加工裝置外,廠裡就沒有啥值錢的東西了。
而且這個廠女工還比較多,一般人看到這個情況,根本不敢沾手。
“林主任,你們這個推薦工廠還真是精選過了的啊”杜克苦笑著對林主任說。“不是資不抵債,就是隻剩下一群人了。”
“我們這不是想辦法解決嗎”林主任尷尬地笑了笑,“東城區是老城區,老工廠特別多,說實話,區政府也很困難啊,這次是特別希望能夠借杜克博士的東風盤活一倆家企業。”
也許是林主任自己看透了杜克心中還有一點濟世的情懷,也許是得到了秦泰然的一些提示,總之,林主任就這麼直言不諱地將區政府的打算和盤托出來。
“林主任,你還真看得起我”杜克沒有想到這林主任居然說得這麼直接,老實說,他同體制內的人員打交道機會極少,一年前他還是P民一個,是沒有機會給體制內人員打交道,後來有機會打交道的,也不過是秦泰然楚風倆人,因此對於體制內人員的印象大都是各種道聽途說的渠道來的。
這次有機會直接同倆個辦公室主任接觸,雖然倆人為了專案的事情衝突不斷,但是這種工作態度杜克還是蠻欣賞的,完全沒有一點傳說中的尸位素餐。這個林主任看起來辦事情還是比較雷厲風行的,是個辦實事的人。
所以,杜克看著這個紡織廠,雖然資產確實等於零,這些工人如果是搞別的,確實也不合適,但是對於腦波產品生產,杜克覺得還是不錯。
因為那個東西生產對於體力要求也不高,只是要求細緻用心、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工作就行了,看了這裡的工人後,杜克覺得比起上一家至少在態度上強得太多。從廠裡領導到一般工人,最起碼大家都在認真完成自己的本職崗位工作。
現在幹得不好,只是廠領導在市場方面的眼光差了些,沒有把握好市場趨勢。但是這一點杜克要求並不高,他在這裡需要的的腦波生產人員,不是決策和銷售人員。看廠裡能夠生產這麼多種不同產品,這個工人的適應能力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因此,這個紡織廠對於杜克來說,基本上心目中是比較理想的那一類了。何況那些中年女工比起一般人來說更值得幫助,杜克想到一年前自己的老爹老媽差不多就同這裡的工人差不多(當然現在已經讓蔡思強照顧得很不錯,在老家買了新房,每個月一萬元生活費讓倆個老人家都不知道怎麼花),這個思想傾向就更重了。
“我看就這家吧,別的我也不準備看了。至於具體怎麼合作,你們先拿一個方案出來,這幾天我都在蓉城,隨時都可以談。”
PS:求收藏,求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