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盯著薛國觀,心中是非常好奇,不知道新任首輔有什麼好辦法,竟然能快速來銀子解決眼下急用?

其實不止是他,大殿內所有人,除了默不作聲站在司禮監秉筆太監隊伍裡的曹化淳之外,其他人都很好奇,紛紛盯著薛國觀,想聽他有什麼主意?

於是,在所有人的關注之下,就聽薛國觀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武清侯庶兄李國臣,曾對臣說過,其父有家財四十萬兩,兄弟平分,他則有二十萬兩,願意捐給朝廷以作軍資。如此一來,就剛好能解當下燃眉之急!”

“哦,還有這事?”崇禎皇帝看似很是驚訝了一下,隨後大喜道,“既有如此賢德之人,人呢,人在哪裡?”

他們君臣一唱一和,卻把其他所有人都給驚到了。

二十萬兩啊,捐作軍資二十萬兩,瘋了麼?

如果換成後世人民幣的話,毛估估折算,那就是一個億啊!哪怕是後世物資爆發年代,豪富不少的年代,也沒有幾個人能有這個心,一下捐出這麼多錢。

更何況,按照薛國觀的說法,李國臣這等於是裸捐!

於是,殿內群臣不顧御前禮儀,頓時低聲和周邊同僚議論了起來。

而薛國觀則不管他們,按照劇本走,馬上回奏崇禎皇帝道:“陛下,人就在宮外候著。”

崇禎皇帝一聽,趕緊吩咐道:“快,宣李國臣覲見!”

於是,內侍體察聖意,立刻匆匆出殿而去。

在殿內群臣中,楊嗣昌沒有參與竊竊私語,一個人陰沉著臉,低頭看著腳下。

這個薛蠻子,還終歸是出來攪屎了。皇帝準了之後,是不是下一步就是提議向所有皇親勳貴要捐助,然後又要以內閣來負責向文武百官要捐助?瘋了麼?

楊嗣昌心中如此想著,抬頭盯著薛國觀的背影,眼神中那是相當地不善。心中發狠,無論如何,一定要阻止這個薛國觀繼續攪屎,否則的話,自己必定會被他牽連。

這麼想著,他便緊急思索了起來。

沒過多久,內侍就領著李國臣進殿來了。

看著他跪地見禮,不少官員都已經議論地差不多,覺察出有什麼不對了。甚至有認識武清侯地人,多少知道一點他們兄弟倆的事情,就更是心中在計較著什麼。

崇禎皇帝等李國臣見禮完了之後,便和藹著臉色問他道:“聽薛卿所言,你願捐出二十萬兩銀子以作軍資?”

“草民雖然不是讀書人出身,可得知朝廷急需用錢,願捐出二十萬先父遺產以作軍資!”李國臣心中有底氣,當即大聲回奏道。

崇禎皇帝一聽大喜,連忙對底下群臣說道:“看看,看看,這才是大明良心!我大明多少讀過聖賢書的,估計也做不出此等義舉。要是我大明多一些像他這樣的義士,何愁流賊不平,建虜不滅!”

他的話才剛說完,忽然就見楊嗣昌咳嗽一聲出列奏道:“陛下,此事或有蹊蹺!”

他這話一說出口,頓時就猶如石破天驚一般,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紛紛轉頭看向他。

“此話怎講?”崇禎皇帝一聽,也是冷下臉,有點不高興地問道。

楊嗣昌此時已經鐵了心要阻止薛國觀的攪屎,因此皇帝雖然不高興,可他還是要說。就聽他回奏皇帝道:“陛下,據臣所知,上任武清侯家財有沒有四十萬且不說,就說此人,乃是小婢所生,上任武清侯留下遺產,都是給現任武清侯的,此人根本得不到銀子,因此才憤恨,轉而說出如此大話!”

一聽這話,大殿內的這些官員,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還真以為有這麼慷慨的人!

“陛下,據臣所知,此人和武清侯多有矛盾,此舉定為報復武清侯也!”

“陛下,此人乃是小婢所生,老武清侯又怎麼可能做出平分家產之事,定是他蓄意報復現任武清侯!”

“……”

一時之間,不少文官紛紛出列,開始指責起李國臣來。

這其中,有些人是信口開河,出於自身的目的來阻止這事。

要知道,這李國臣一旦真捐了二十萬兩給朝廷,那讓他們這些讀聖賢書出身的人,情以何堪?這個事情,簡直就是打他們的臉了!要是能阻止這事,當然是要阻止了!

還有的人,是從楊嗣昌的話中得到啟示,這個人只是小婢所生,憑什麼要平分家產,二十萬兩啊,可不是小數目。這個事情,真要成了的話,回頭自己府上一大堆兒子,回頭搞不好也為了遺產而打架了。嫡庶之分,不可亂也!

由此,雖然李國臣捐自己家錢的這個事情,沒有和這些文官有直接的聯絡,可這些文官出於各自的目的,全都紛紛反對攻擊李國臣了。看著群情洶洶討伐李國臣,已經退回佇列中的楊嗣昌不由得在心中笑了,這事還能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