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 日子很悠哉(第1/2頁)
章節報錯
追趕準葛爾部騎軍的大明騎軍,最終還是收兵回來了。
那些準葛爾部騎軍就屬兔子的,躥得飛快,大明騎軍又是連續急行,實在無法一直追下去。
就這麼的,大明西征的第一次戰事,就這麼結束了。
怎麼說呢,這一仗,先是準葛爾部給了明軍一個突襲,擊潰了一部分明軍,圍住了大部分明軍。但可惜的是,最終準葛爾部沒能吃掉圍住的明軍,並且在交戰中,因為明軍的精銳,還有裝備的精良,超出了準葛爾部的想象,給其造成了不少的傷亡。
如果說,洪承疇所部的援軍沒有及時趕來,那麼這一仗確實是準葛爾部大勝了。但是,正因為洪承疇所部及時趕到,救下了被圍的明軍將士。
綜合起來看得話,其實準葛爾部騎軍的這次突襲,並沒有撈到什麼便宜。放棄立刻吞併消化其他部族的機會,改為主動在哈密進攻明軍,也是有代價的。
一萬五千左右的明軍前鋒,潰散了小五千,戰死了兩三千,剩下的小一萬明軍,雖然糧食上來能吃飽喝足,過不了幾天就能恢復過來,但是戰馬都已經殺了吃了,要再想獲得上萬戰馬,也不是短時間內能排程到的。
因此,總的來說,如今征戰西域的明軍,也就是洪承疇所領的三萬五千左右騎軍了。
這一戰,也證明了準葛爾部的狡猾,超出了預估。從而給所有人一個提醒:大明這次出征西域,並不會想象中那麼簡單!
洪承疇經過這哈密一戰,也收了想早點建功的心思。
這次出征,他是主帥,前鋒軍隊遇襲,他是有責任的,當然,責任更大的還是前鋒統帥呂大器了。
另外一點,洪承疇這次能及時趕到,救下呂大器所部,也算是有功勞的。
反正打死他都不會說出,他是因為想立功,不想等皇上趕上匯合,急急趕路才救下呂大器所部,而是說他有隱憂擔心,為萬全之計保持兩軍合適距離趕路,這才救下呂大器所部,這樣他就是功大於過,多少能墊一下他的立功心思。
就這麼的,洪承疇一邊下令在哈密休整,等待這次日夜兼程所落後面的糧草物資,一邊要保護呂大器所部,照顧他們早日康復過來,另外,就等待皇上到達再說了。當然,夜不收是肯定要放出去的。
…………
崇禎皇帝透過洪承疇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瞭解到前方的戰況之後,就加快了行軍速度,帶著驃騎營在崇禎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二趕到了哈密。
這個時候,呂大器所部的大明騎軍,或者現在應該叫步卒,已經康復地差不多了。不過呂大器本人的身體,因為年事已高,恢復地並不好。
崇禎皇帝到達之後,首先便對第一次戰事做出了定性:這是一場大捷,粉碎了準葛爾部叛逆的陰謀,在哈密堅守無投降,正是體現了大明堅強不屈,保家衛國的軍魂,因此,所有在哈密堅守的大明將士,均被記功,並受哈密紀念章一枚。
甘肅巡撫呂大器有過有功,但功大於過,升左都御史,兼太子少保,準其告老還鄉,休養身體。
另外,哈密之戰中戰死將士,全入大明忠烈祠享大明香火,家屬按律得到優待;
但是,在哈密之戰中潰逃的那一部分,就和當初遼東部族投降大明一樣,全部降為奴隸兵,準他們隨軍繼續作戰,戴罪立功者方能重新轉為正式的大明將士。當然,對於那些百戶以上軍官潰逃的,崇禎皇帝沒有手軟,軍前斬首示眾!
雷厲風行地做出了賞罰之後,崇禎皇帝的身邊,就是四萬左右洪承疇所部,以及一萬多騎驃騎營將士,人數重新達到了五萬多人。
不過這其中,有五千多成了步卒。這些人就不方便繼續隨軍,因為趕不上大軍行進速度。因此,崇禎皇帝下旨,他們在哈密就地駐守,修築哈密,為將來大明掌控西域做準備。
然後,他就領著四萬五千多騎,再次西征,從哈密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這一次,全軍並沒有分散,所有騎軍,都合在一起,最多各部之間,相差一日行程,分散成南北兩線,向烏魯木齊方向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