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 忙成狗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收回細棒,握在手中對底下群臣說道:“朕剛才所言幾條路,是今後大明的主道。先修這幾條,然後以此為依託,向大明其他地方擴散。至於道路的標準……”
頓了頓,示意了下內侍,又掛上了一幅畫,不等群臣看仔細,崇禎皇帝就給他們解釋道:“這就是即將要修得道路。雙向兩車道,以如今的四輪馬車為標準。這邊上的這個,朕稱之為鐵路,先行預留。可以不著急修築。”
不得不說,他是有雄心壯志的。既然要用水泥重新修路,他便打算一勞永逸,就按照高標準來做。水泥修路是雙向兩車道,另外在公路邊上再預留出鐵路。等到火車試驗成功,再開始修鐵路。
作為一個預知未來發展的穿越人氏來說,崇禎皇帝覺得這種規劃是理所當然的。要不然,隨著時代的進步進行修修補補什麼的,那樣付出的代價反而更大。
這個時候,他的意志不可動搖,底下臣子,最多是問問清楚,並加以補充完善,而絕對不是否決。
在崇禎皇帝的強勢之下,轟轟烈烈地重塑大明運動,便在這崇禎二十年開始了。
在崇禎皇帝所劃定的路線內,按照如今水泥廠的生產能力,開始設定水泥廠,以供給各段道路修路之用。
這個水泥廠,並沒有採用股份制,而是朝廷直接掌控。
當然,不管怎麼樣,水泥廠是要資金投入的。而這個錢,朝廷國庫出一部分,另外的,則把水泥賣給沿途的有錢人家。
水泥修築的房屋,道路什麼的,在這個時代絕對是新奇,有面子的事情。再加上實用,以及比木頭房子要更好的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可以說,水泥絕對是受歡迎的商品。
而在人力方面,除了衛所革新而來的工程兵之外,還要當地官府在農閒時候安排勞役進行修路。這其中,工程兵是要付餉銀之外,勞役是不用付報酬,甚至還要自帶乾糧。
不過崇禎皇帝顯然沒有這樣做,雖然同樣是沒有付報酬,可卻是規定官府管飯。這樣也能讓百姓對於修路不至於那麼抗拒。
對普通百姓來說,大道理真沒用,不如這種來得更實惠。如今國力允許,崇禎皇帝自然就更慷慨一些了。
對此,有的官員曾有過勸諫,說如此一來,就會成為定例,怕會不妥。不過崇禎皇帝並沒有聽,還是要求各地官府執行。
當然了,所謂的官府管飯,並不是說白米飯吃飽。每人的口糧,必須是有定量。而且也不全是白米飯,包括玉米、番薯、土豆等等這些都有的。
還有,修路的過程中,遇到的土地這些事情,在這封建王朝時期,也都不是什麼事兒。
不過不可避免地是,這種涉及全國大規模的動作,絕對是有副作用的。崇禎皇帝基於後世帶來的經驗,感覺水泥廠這邊可能會有腐敗,因此,除了下旨讓地方都察院巡查水泥廠之外,還派了廠衛暗地監視。
除了這個之外,撒出去的廠衛,也要負責各地修路對於民生的影響。定期匯總,呈送於他。
崇禎皇帝在這崇禎二十年的這一年內,雖然沒有再外出領兵打仗,可同樣忙成了狗。
首先是科舉方面,多了雜科,都是第一屆考試,他得盯著;衛所革新,他也要盯著;修路鋪橋,還得要盯著。更不用說,他還要兼顧太子朱慈烺和長平公主的婚事,還有其他幾個子女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另外,對於自然學識的補充,他也要再從腦海中搜刮出來形成文字;蒸汽機的改進,蒸汽機在車船上的應用等等,他都要去關注。
至於其他日常政務,基本上除了最重要的幾個事情之外,其他事情都已經當了甩手掌櫃。不得不說,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不這樣就得累死!
有的時候,崇禎皇帝心中確實佩服朱元璋和朱棣,不知道他們親力親為,不累麼?
等到崇禎二十年八月的時候,洞吾巡撫閻應元發來捷報,說洞吾全境都已經平定;到十月的時候,遼東伯盧象升也傳來捷報,安南全境也已經掃平。
對此,崇禎皇帝沒有特別在意,因為這是在他意料之中。不過有一個情況,卻是他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