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 絕境反擊(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軍隊這邊皆是精銳,軍令傳下,如臂使喚。
騎軍那邊,正面硬拼戰象部隊,肯定不現實。當他們收到軍令之後,立刻散開,或者繞過戰象部隊繼續攻擊洞吾敗卒,或者就乾脆從戰象之間的縫隙衝過去。
但是,不管如何,戰象部隊是洞吾的王牌,是洞吾軍隊心中的底氣所在。有戰象部隊擋在前面,洞吾敗卒就沒那麼恐慌了。如此一來,不再一蜂窩地逃命,人數多的優勢,又一下顯現了出來。
如果說大明騎軍之前驅趕洞吾敗卒,就猶如趕著羊群一般輕鬆自如的話;這個時候,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就猶如獅群驅趕狼群一樣,要防止狼群的反撲搏命。
洞吾軍隊的潰敗之勢,還是越來越不明顯,反而有止住的趨勢。
大明騎軍對戰象部隊側面的攻擊,基本上就等於撓癢癢一般。戰象身上披著的皮甲,加上戰象原本的厚皮,有效地減少了戰象的傷害。
很快,洞吾戰象部隊的正面,就是明軍步兵部隊了。
燧發槍兵排成一排排,輪流射擊:“呯呯呯……”
槍聲連綿不絕地響起,鉛彈激射而出,戰象的目標又大,基本上都能打到。
雖然燧髮長槍的威力,要比普通弓箭的傷害要高,可真如之前所說,戰象的防護能力確實是不錯的。
幾輪槍擊之下,讓這些受過訓練的戰象,只是稍微有點恐懼,或者稍微感覺到了危險而有點不安。
戰象背上的象兵,立刻對戰象進行了安撫,不讓它們的驚恐情緒得以繼續。
他隆王見到戰象部隊果然不怎麼怕明軍的火槍兵,頓時大喜,他當即大聲釋出命令,嚮明軍發起衝鋒。
他的軍令一下,戰象部隊在象兵的驅趕之下又開始動了起來,嚮明軍步兵這裡緩慢地由慢變快,開始賓士起來。
看這樣子,只要被洞吾的戰象部隊衝上去,那明國步軍,哪怕是那些重甲步兵,也肯定不是龐然大物的對手。真要那樣的話,贏不贏不知道,這些明國步軍的傷亡肯定要慘重。
看到這一幕,不但是他隆王的禁衛軍,就連那些逃到後面的洞吾軍隊計程車氣,也被鼓了起來。他們一個個期待他隆王的戰象部隊能給明軍一個慘痛的教訓,讓他們以少打多,真以為那麼好打的啊!
他隆王看著這一切,臉上也終於露出了一絲得意笑容,心中想著:孤的戰象部隊耗費了多少錢糧才訓練出來的,真當是擺設麼?
然而,他才剛開始得意,就見明軍陣營中,忽然又有一些明軍越眾而出,只見兩個明軍一組,其中一個明軍肩膀上架著一杆很長的長槍,在槍柄位置,則是另外一名明軍將士把控,正在那瞄準。
這樣的兩人一組的明軍軍卒,一共有十組,也就是有十把那麼長的長槍。
這個長槍,只是一看之下,就知道威力絕對不是之前明軍的那種火槍可比。頓時,不管是他隆王,還是正在衝鋒中的戰象背上的象兵,頓時心中都緊張了起來。
洞吾這邊想得一點都沒錯,大明這邊既然知道雲南這邊,包括洞吾都是有象兵的。那崇禎皇帝出征之時,又怎麼可能沒有一點準備都沒有。
車營的火炮,是對付戰象的最好武器,不管多皮糙肉厚,都不可能擋住火炮的轟擊。另外,崇禎皇帝還準備了十把抬槍,用來備用的。
抬槍原本是滿清中後期的一種重型鳥槍,長1丈左右,重三十多斤。其結構與一般的兵丁鳥槍完全相同,但裝藥量、射程及殺傷威力遠遠大於兵丁鳥槍。發射時須兩人操縱,一人在前充當槍架,將槍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準發射。
這種抬槍,甚至在抗日戰爭的時候,還被搬出來打日本鬼子。不少電影電視劇中,都有這種武器的展示。崇禎皇帝當然見過,也讓兵仗局有打造過,如今正好拿來用上了。
“呯呯呯……”
抬槍開火,聲音比起燧發槍要大了很多,效果自然也很明顯。
就見這支抬槍佇列的前面,正在奔跑中的九頭戰象忽然發出一聲悲鳴,跑了幾步之後,轟然倒地,連帶著背上的象兵也倒了一地,個別倒黴的,甚至被戰象身體給壓到了。
這個情況的突然發生,頓時讓洞吾這邊所有人都呆住了。
他們萬萬沒想到,明軍竟然還準備了這樣的武器來對付戰象。以戰象的防護能力,壓根沒法抵擋啊!
想到這個,其餘剩下的戰象不由得都收住了腳步,不敢再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