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他是全盤考慮過的,此時一一說出來,竟然沒有人質疑,說完之後,就聽他問道:“如此便可保密,明軍不能事先佈置,就絕對不是我大清盟軍的對手!”

聽完代善的話,就算對他老子有意見的嶽託,也不得不佩服。不過如此一來,他就更是煩躁了,本來父子兩個親王聯手,是絕對可以爭一爭這個大清皇位的。真不知道他為何鬼迷心竅,竟然要去擁戴一個小屁孩當大清皇帝!

“好,那就這麼辦,肯定能出其不意,定能狠狠地教訓明狗才好!”多鐸也沒有猶豫,立刻附和道。

其他人聽了,也是一樣贊同。除了嶽託之外,其他人壓根就不信,明軍真正的戰力會有多強?每次都是以多打少,出其不意打擊大清軍隊,從而僥倖贏得戰事而已。

特別是對於關寧軍,他們更是熟悉,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的,打關寧軍,絕對沒問題。

布木布泰見他們都協商一致,她自然也不會有意見。事實上,如果幾個親王的意見一致,就不會有她的發言權。

正當要散會的時候,忽然有內侍來報:“喀喇沁部信使在宮外求見,說有緊急事情要稟告。”

一聽這話,崇政殿內的幾個人頓時就愣住了:喀喇沁部來幹什麼?他們應該會投降明國才對吧,畢竟是離明國最近的部族,本身實力又不強,怎麼可能經得起明國的要挾?

布木布泰清了下嗓子道:‘宣……”

話還沒說完,就被代善打斷了,就聽他說道:“不可,喀喇沁部信使過來,肯定是想稟告明國薊遼總督的事情。由此看來,喀喇沁部還是不願投降明國。如若太后接見,就不要說喀喇沁部有投降明國之意了!”

聽到這話,布木布泰恍然大悟。剛才代善的將計就計,就是以喀喇沁部想投降明國為前提的。只是沒想到,喀喇沁部竟然沒有,這還真是難得!

“這怕是不妥吧?”又是嶽託反對他老子道,“既然喀喇沁部還是心向我大清,又如何能逼反他們嗯?”

這一次,嶽託沒有顯得老好人一樣,而是盯著自己兒子,嚴厲地說道:“喀喇沁部必是向我大清求援,難道大清能派出軍隊,時刻幫著喀喇沁部防範明軍?剛還在說糧草糧草的,那糧草又從哪裡來,要我大清硬是湊湊去幫喀喇沁部?還是說,喀喇沁部有那個糧草能供應我大清軍隊?如果不是這樣,喀喇沁部是要換牧場麼?那又能換到哪裡去……”

一連串地質問,讓嶽託啞口無言,壓根就沒法反駁。

看到兒子說不出話來,代善便看向其他親王,表情非常嚴肅地叮囑道:“喀喇沁部使者不得覲見,很可能會託關係找人,找到你們的頭上。你們要記住,大清是幫不上喀喇沁部的,還不如以喀喇沁部為誘餌,誘使關寧軍出關,也算是重振我大清軍威,立下最後一份功勞!”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在座的都是愛新覺羅家的,自然都是以愛新覺羅家的利益為重,因此都是點了點頭,紛紛答應了下來。

一如代善這個老狐狸所料,喀喇沁部的首領固魯思奇布,思來想去,最終的結果,還是跑來盛京求援,擺明態度。不是說他沒想過投降歸附明國,而是那洪承疇沒有開出任何條件,讓他心中沒底。

結果就很自然地,喀喇沁部信使見不到滿清皇帝,甚至連那些個親王都見不到。最後,跑去原本族人中的一個頭領那,總算知道了一點大清的困難,比如糧草問題,比如大清軍隊計程車氣並不好等等,最終,這個喀喇沁部信使只能是失望而歸。

固魯思奇布聽到趕回的信使稟告,頓時,他就傻眼了。他有一種感覺,喀喇沁部好像被大清給拋棄了!

這段時間來,敖漢部的軍隊雖然沒有攻擊喀喇沁部,但是經常遊蕩甚至躥入喀喇沁部的牧場,讓固魯思奇布的壓力非常大。為此,他曾派人去和敖漢班第溝通,但敖漢班第不承認給了喀喇沁部壓力,說只是不小心越界而已。

固魯思奇布沒辦法,說要去盛京告狀。以此來表明他的態度,同時也算是要挾。你敖漢部要是有歸附明國的打算,大清那邊是饒不了你們的。

如今,大清那邊求救午門,固魯思奇布是真得有點絕望了,思考了一夜之後,便派出了信使,偷偷地跑去山海關找洪承疇,表達願意歸附投降之意。

說實話,洪承疇還真得是沒料到,自己一份書信而已,還真有草原部族願意歸附。因此,聽聞之下,他不由得大喜。不管如何,這就是他洪承疇的功勞不是。不費一兵一卒,就瓦解了建虜的一支盟軍。

不過,他之所以在書信中沒有開出條件,就是因為對於草原部族的處理,他是沒有決定權的。之前崇禎皇帝對於草原部族,那是有血債血償的先例。而東部蒙古諸部,其實都有參與入關劫掠,按理來說,那也算是和大明有血債的。

不過洪承疇其實也知道,大明要把東部蒙古部族都用血債血償的方式來處理,那也是不現實的。畢竟這麼多部族,集結起來的騎軍,都至少有五萬以上。真要都滅掉,那大明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因此,對於喀喇沁部的歸附請求,洪承疇並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試著開出條件,比如要給出誠意,進攻建虜盟友,不肯歸附大明的那些蒙古部族什麼的。

原本洪承疇以為要討價還價一番,結果沒想到,喀喇沁部信使一口就答應了。

這麼一來,他反而疑惑了。這時候,隱藏在使者隨從中的固魯思奇布不得不表明身份,並把喀喇沁部遇到的困境全部說了,對大明這邊,別的要求沒有,只要大明能庇護喀喇沁部,那什麼事情,他都願意做。

被察哈爾馬賊威脅,又被敖漢部騷擾,原本的靠山因為各種困境而不肯出兵,甚至連見都不見,不願主持公道。對此,洪承疇不由得還真是有點同情喀喇沁部。

明白了喀喇沁部的處境,洪承疇心中樂呵呵地讓固魯思奇布寫下歸附書,隨後他也寫了奏章,急報京師,由崇禎皇帝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