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 真不在意!(為堂主漢苗加更2/2)(第2/2頁)
章節報錯
然而,在來之前,碩壘是有和兒子交代過底線的。因此,巴布只好回奏道:“陛下,大明的強大,外臣確實是看到了。但是我漠北三族,卻也帶甲數十萬,縱橫漠北稱雄。如果陛下只是一句話就要吞併漠北三族,這……”
他的意思,是想著描述誇張點,提醒明國皇帝,漠北三族是有實力的,然後再進行討價還價,決不能是明國皇帝說了什麼就是什麼。
可是,他還沒說完,就被崇禎皇帝不耐煩地打斷了:“看來你們是知道了朕的意思,卻不想按照朕的意思來辦?”
巴布面對咄咄逼人的明國皇帝,心中想起他父汗的交代,不能一味地軟,要軟硬兼施,如此才有談下去的可能。因此,他便一正臉色,就準備來個義正言辭地說話。
可他的話還沒說呢,就聽到崇禎皇帝又開口說道:“朕可以明確告訴你們幾個,如果自己歸降大明,那麼都是朕之子民,和關內百姓沒有區別。可要是不肯歸順,那以後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
說到這裡,他又冷笑一聲道:“漠北三族強大,可強大過遼東建虜?到底什麼決定,估計你也做不了主。朕也沒那麼多時間和你們磨嘴皮子。遼東建虜、敖漢部族以及喀喇沁部族,你們自己選吧,到底是想要和哪個一樣。給你們一年時間,不主動歸降,或者沒有答覆,朕就替你們決定和哪個部族一樣好了。”
說完之後,崇禎皇帝順手便給巴布三人各自賞賜了一顆甲級竊聽種子。要是漠北三族真不肯歸降的話,那他也不介意領兵把他們給剿滅了。有這三個“內應”在,也不怕找不到這些蒙古人。
當然,他們最好是主動歸降,這樣就免了一次戰事,從漠北三族和其他部族中選出精銳,再和九邊的邊軍組成北方軍團,可以用來征討西部蒙古,對付沙俄的東侵,爭奪高加索油田地區。
在崇禎皇帝做了決定之後,便有內侍上前,引這三個漠北蒙古的使者走人。
這一下,巴布等人頓時就傻眼了。他們萬萬沒想到,大明皇帝竟然如此強勢,難道他就真得不在意漠北三族的幾十萬人?他到底是狂妄呢還是真得有這個本事?
一時之間,他也分不出來。可真要說,他漠北三族比之前的遼東建虜還要強大,那他也說不出來。那麼連遼東建虜都能被大明皇帝剿滅,漠北三族能承受得了大明皇帝的怒火?
看著明國皇帝自己提著御筆,在那寫什麼東西,好像一下就把剛才的事情拋到了腦後。巴布不由得又想著,該不會明國皇帝真得是非常忙,而從他剛才的語氣來看,對漠北三族其實也沒那麼重視,所以,之前是真忘記了?
想到這個結果,巴布不由得心中很是有點失落:難道漠北三族的實力,在明國皇帝的眼裡,真得就那麼不堪麼?
帶著不少疑惑,巴布等三人不得不退出宮,回驛館收拾行李,準備打道回漠北,稟告大明皇帝的意思。
這要離開明國京師了,巴布等人忽然又有點捨不得。這裡多繁華,漠北那種窮旮沓地方,一比起來真不是人待的了!
於是,他們三個正使一商量,難得來一次明國京師,就把帶來的東西都賣了,換些好東西回去好了。
就這麼地,這些漠北蒙古人就又逗留了幾天,抓緊時間享受這京師的繁華,甚至到了不到宵禁時間,絕不肯回驛館的地步。
對於這些人,崇禎皇帝還真不在意,早已忘到腦後去了。經過這些天的緊張討論,之前一直在考慮的銀票當貨幣功能,就正式下聖旨,發邸報佈告天下了。
這份旨意的大概意思,就是說明大明如今國泰民安,物資越發地豐富,但是,市面上流通的銀子(銀票)卻遠達不到物資增長的速度。因此很多地方的銀子(銀票)越來越貴,已經到了影響民生的地步。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崇禎皇帝決定,以明年國庫收入的十分之一為抵押,多印製一百萬兩的銀票,分發兩京十三省的銀行,以借貸方式到市場流通,平穩銀子(銀票)的價值。
銀票還是和以前一樣,可以到銀行兌換實物銀子。但從一種極致情況來說,會有一百萬兩的銀票不能當場兌現。不過既然是以來年國庫收入為抵押,那麼這一百萬兩要真想換成實物銀子的話,也沒有問題,來年就肯定可以兌換。
之所以要在聖旨中說明這個,而不是不聲不響中多印了銀票,是崇禎皇帝不想騙他的子民,而且這種事情,就沒有不透風的牆,回頭要真是傳出去,反而對他的信譽會是個很大的打擊。因此,提前說明,是相信他崇禎皇帝說得話,還是擔心會讓銀票變得不值錢,和大明寶鈔一樣,就看老百姓選擇了。
這個變化,其實也不是一下就到了信用貨幣時代,而是中間的一個過渡。完全的信用貨幣時代,眼下並不現實的。
這份旨意一出,頓時天下震動。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