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海州城這邊,大明步軍,確實已經佔領了幾段城牆,不過暫時沒法攻入城內。建虜的弓箭手就躲在城內的大街小巷,往城頭上射箭。不得不說,建虜的神箭手確實有不少,在第一批大明步軍試圖擴大優勢,攻佔更多的城牆,並往城內攻擊的時候,都被建虜弓箭手給射了回來。

崇禎皇帝聞報,便下令佛朗機炮裝散彈,運炮上城,準備用火炮開路。如果有必要的話,再用猛火油燒城,把建虜都給燒出來。

不過就在這時,崇禎皇帝一直關注著的竊聽系統處,潛伏在鞍山驛堡外面的明軍夜不收身上的丙級竊聽種子反饋回了資訊,說建虜大規模出了鞍山驛堡,往海州城而來。

見到這個訊息,崇禎皇帝便沒再繼續下令攻城,反而下旨,三處營地的明軍全都集結到南面大本營,放棄另外兩個軍營,準備開始第二階段的戰事。

這個時候的建虜軍力,還是沒法輕視的。他們的戰力,其實並沒有多少削弱,只是崇禎皇帝在之前打仗的時候,都是以多打少,製造足夠的區域性優勢,讓建虜發揮不出他們應有的戰力而已。

對於崇禎皇帝的旨意,各將都毫不遲疑地執行了。不過心中多少有點疑惑,為什麼不一鼓作氣攻下海州?就算有上萬,可要是能打下海州的話,那就等於是往建虜的眼皮底下紮下了一顆釘子了!

對此,崇禎皇帝只是告訴他們,建虜援軍馬上就到。總兵力估計和己方差不多,甚至還略有多一些。此時再攻城,已不是最佳機會。

事實上,崇禎皇帝之所以對海州城發起大規模的攻勢,就是要把鞍山驛堡那邊的建虜給吸引出來,如今目的已經達到,其實已經是可以了。

旨意傳下,明軍這邊便以大本營為基礎,以車營為依託,步騎結合,組建了一條新的陣線。剛做完這些事情之後,來自鞍山驛堡的建虜騎軍就出現在海州地域了。

在轅門處,遙望遠處探頭探腦地建虜前鋒,崇禎皇帝大聲喝道:“賀人龍,虎大威,曹變蛟何在?”

“末將在!”賀人龍、虎大威、曹變蛟三人一聽,立刻應聲而出,大聲回應道。

崇禎皇帝嚴肅了臉,盯著他們,當即下旨道:“你三人各領三千騎軍,給朕把這些韃子騎軍給驅趕十里之外,不得讓他們再有囂張之舉!”

“末將遵命!”三人聽了,毫不畏懼,反而是興奮地答應一聲,立刻告退,隨後就領著騎軍,分三路,根本不管海州城,直撲原野上的建虜前鋒騎軍而去。

經過這麼多勝仗的積累,大明的騎軍,早就把殺韃子當作是自己難得立功的機會。看見建虜騎軍,根本就沒有以前的畏懼,反而是眼睛冒光,就好像猛虎看到獵物一般,猛撲過去。

反而是建虜騎軍這邊,對於驃騎營的大名,是聽聞已久,知道這支騎軍是明國最強大的騎軍,雖然說沒有特別恐懼,但是,面對這支驃騎營的時候,都是特別慎重的那種。

而且他們奉命增援而來的時候,不管是嶽託還是豪格,都有囑託過他們,明國皇帝詭計多端,千萬小心。因此,當他們看到明軍撲過去的時候,根本就不敢交戰,直接就回退了。

而在海州城,多鐸在明軍退去的時候,就知道肯定是鞍山驛堡那邊的增援到了,便鬆了口氣,連忙讓人去修補城牆,重新佔領城頭。

部署完這些命令之後,他也重新登上了城頭,看著城外遠處的明軍大營,惡狠狠地說道:“本王就不信了,你們這些明狗到底有多少火藥和猛火油之類可以消耗的?有本事,再來打一次試試?”

狠話放出去之後,多鐸就看到了明國騎軍追趕大清騎軍的一幕。看到明軍的兇狠,他就彷彿看到了以前的大清騎軍的影子。

多鐸不是沒眼力,一眼就看出,明軍並沒有因為大清這邊有援軍來了而影響他們計程車氣。相反,明軍似乎還很興奮,看來,這一仗,還有得打!

…………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明國騎軍早已退回他們的大營,大清援軍,也從北門陸續開進海州城了。

多鐸聞報,不管怎麼樣,都要去迎接一下。

豪格一看到多鐸出現,心中就忍不住得意。以前囂張,如今還不是要靠自己來救他。這麼想著,他便哈哈笑著說道:“豫親王果然名不虛傳啊,在幾倍明軍的攻打之下,還是守住了海州城,厲害,厲害!”

多鐸一聽,有點詫異,他沒想到豪格竟然沒有藉機損他幾句,反而是誇起他來了。這麼一來,多鐸對豪格的印象頓時大為改觀,不管怎麼樣,終歸是豪格來援不是,因為,他就準備開口道謝一下。

可誰知,豪格在說完之後,卻轉頭看向和他並肩的嶽託道:“不過明軍見到我們,卻馬上就退了,看來明軍其實也不過如此而已!”

“……”多鐸一聽,頓時,那臉就一下漲得通紅。

明軍不過如此,卻打得他多鐸差點沒守住海州,豪格就是這個意思,其實就是在說他多鐸無能!

於是,他立刻改口說道:“你懂什麼?本王佯裝敗退,消耗了明軍多少軍械物資,你知道麼?要是你來守這海州城,估計明軍萬炮齊鳴時,你就嚇得逃了吧?”

“你……”豪格一聽,頓時大怒,當即厲喝道,“好,既然如此,來來來,你繼續守海州,我們回去!”

嶽託見此,只能是當個和事佬,互相之間一堆勸,總算讓他們兩人不再爭吵。

到了州府大堂坐定之後,嶽託便開口說道:“如今攝政王已經下令全國徵兵,不日即將領軍到達,不惜一切代價,留下明國皇帝。你和明國皇帝也已交戰多日,覺得如何才能拖住明軍,不讓他們在主力到達之前跑了?”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