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傾國之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剛說到這裡,他忽然又一下呆住了,過了一會,回過神來才緊張地問道:“皇上帶了多少人馬在攻打海州,會不會有危險?”
“據說是五萬多步騎吧!”孔永安聽到孔有德的這個問話,頓時,他也擔心了,“這個事兒,會不會過頭了啊?雖然建虜的注意力轉移了,但是建虜全部動員起來,十萬兵馬肯定是有的。皇上要不要緊?”
“這……”孔有德一聽就急了,不由得再也坐不住,站了起來,緊皺著眉頭說道,“皇上遠征遼東,怎麼就不多帶點軍隊呢?要是皇上為了吸引建虜的注意,結果卻陷在了這裡,我孔有德豈不是成了我們漢人的罪人?”
之前的時候,他是擔心大明吸引不走建虜的注意,這邊沒法逃跑;可是此時,他又反過來擔心大明皇帝那邊吸引過頭,反而有了危險了。
好歹他也是常年帶兵打仗出來的,雖然已經見識過明軍的精銳,但是,建虜的軍隊也不差。在本土作戰,還是十萬對五萬,他不覺得明國皇帝的勝算會高。
正在焦急之時,忽然就聽到外面傳來叫喚之聲:“王爺,王爺,朝廷有旨意到了!”
孔有德聽了,便只好放下擔心,先去接旨了。
他是鐵嶺和遼河平原那邊來回跑,因此就晚了點接到旨意。
這份旨意,就是孔永安打聽到的情況,說阿濟格要領兵回去,遼河平原這邊,就全部交給孔有德,讓孔有德務必做好糧食的秋收諸事,決不能出一點差錯!
對此,孔有德在表面上,自然是連連保證。但是,等欽差一走,他就又愁眉苦臉了。
明確了這個情況,反而比以前就更擔心了。怎麼來接應,這是一個問題,最為關鍵的是,大明皇帝那邊能否安全撤退,這又是一個問題!
想著這些,孔有德愁啊!
不過,對於多爾袞要舉國而戰的這個事情,崇禎皇帝本人卻一點都不急。甚至恰恰相反,他之所以緩攻海州,不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建虜軍力過來!
當然,崇禎皇帝倒沒想著能一口氣打敗十萬以上的建虜軍隊,但有竊聽系統這個金手指在,要想撤退,卻是沒有問題的。而建虜如今用舉國之兵來戰,那就等於把建虜所留存的所有糧草物資,都能在這一戰中耗個精光。再加上孔有德那邊,把建虜賴以過冬的糧食燒掉,可以說,不用付出大明將士們的鮮血,就能餓死建虜,明年再戰,估計建虜都可能不足為慮了。
於是,他傳了密旨給盧象升,把情況給他通報了,讓他做好防禦準備,以防建虜在兵力優勢之下,分兵攻打蓋州。
至於耀州驛,崇禎皇帝並不留兵,建虜要奪就奪去好了。
另外,崇禎皇帝從多爾袞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處知道,各地建虜動員的大致情況,再從阿濟格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處知道他已經領兵馬上要到達盛京之後,便放飛了兩隻信鴿,那是給吳三桂所部的。
做完了這些之後,崇禎皇帝就把目光放到了眼前的海州戰事上。
之前的時候,定下的是圍三闕一之策,不過海州建虜並沒有逃跑,反而因為能聯絡到鞍山驛堡的建虜知道了援軍即將到達的訊息,反而士氣更為高漲了一些。
最先來援的軍隊,自然是遼陽的嶽託所部,多鐸聽著信使稟告,不由得大喜道:“好,這一次,定要把明國狗皇帝留在遼東不可!”
說完之後,他立刻對信使說道:“明國狗皇帝如今在海州城下,將近五萬的大軍,糧食物資所帶必然有限,需要後方不斷轉運。只可惜本王如今兵力不足,無法抄其後路。因此,報於你家主子,讓他可先派騎軍三千,繞過海州,偷襲耀州驛,奪其糧草,不行的話也要毀掉,切記切記!”
多鐸一直以為,明軍打下耀州驛,並一直佔在那裡,就是想要把耀州驛作為大軍糧草物資的中轉站之用。畢竟耀州驛剛好在海州和蓋州的中間,且剛好是明國車營運送物資的一天時間內的路程。也就是說,明國車營運送糧草物資,從蓋州出發,可以在耀州驛過夜,第二天就剛好趕到海州,是最適合的糧草囤積之所了。
因此,他就給嶽託這麼一個建議,感覺明國大軍如今都在海州這邊,耀州驛那邊就絕對沒有重兵把守,三千騎軍出其不意地去攻打,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這一點,他在這幾天觀察城外明軍動靜,也能證明,明軍的兵力,基本都已經到海州來了。
不過,他不知道崇禎皇帝把他的想法給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是,有一點比較遺憾的是,嶽託那邊,他還沒有竊聽種子,無法知道嶽託是怎麼做的。
不過沒關係,崇禎皇帝又不是軍盲,既然知道了這種可能性,便立刻召開軍議,把這個情況當作一種設想,開始討論嶽託那邊的可能性。
大明諸將一聽,都覺得皇上既然提出了這個可能性,那就絕對是有可能的。於是,他們紛紛討論了起來。
這幾天內,海州的野外,就是大明的天下,因此明軍夜不收對於這一帶的地形,也都已經瞭解並報上來,是做有海州地區的沙盤的。
這些總兵就著沙盤一陣子討論,便把結論呈給了皇帝。在鞍山驛堡外潛伏夜不收,觀察建虜動靜。如果建虜真派騎軍繞路偷襲耀州驛的話,這邊就派出軍隊收拾那偷襲的騎軍。反正建虜是要繞路,這邊得到情況後再動身,也不會來不及,甚至連伏擊地點都想好了,就是之前多鐸選擇伏擊的那個地方,因為那個地方是海州這邊通往耀州驛的主幹道,也是適合埋伏的地方。
這麼定下之後,就靜等訊息了!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