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一聽,就算他為人八面玲瓏,一時之間,竟然也是說不出話來。

一共就傷亡這麼一點人,這還不滿意?還想著全都帶回來,雖然您是皇帝,可就算是玉皇大帝,怕也做不到這點的吧?皇上,您就裝吧!

其實,洪承疇還真誤會崇禎皇帝,他是真沒有裝!

對於來自後世的靈魂來說,每一條人命都是寶貴的,儘量能把所有人帶回來,這是他的期望,只是沒能做到而已。

相對於崇禎皇帝的沒做到,不管是吳克善還是敖漢班第,還是其他部族的族長,看著一地廢墟的營地,還有剛好省著吃,已經吃得差不多的族人,就猶如冬天裡的時候,頭上澆下一大桶涼水一樣的感覺。

崇禎皇帝給他們留得這一手,讓他們根本沒法去追擊明軍,而且要為接下來的事情頭疼了。

族裡嗷嗷待哺的這些老弱婦孺,是他們所領之軍的家人,根本就沒法棄之不顧。可是,不能棄之不顧的話,沒有了牛馬羊,接下來吃什麼?

面對這樣的困境,如果真得愁到一定程度會白頭的話,那吳克善等人絕對會白頭。

無奈之下,大多數部族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向大清求援!

畢竟大清是他們的盟主,之前的時候,又是應大清的徵召,抽調了族中精銳趕赴遼東,是去幫大清打仗的。結果自己家的老巢被端,你大清總要為此負責的吧?

基於這樣的想法,吳克善等人領著各自的部族,幾乎是一路吃草,趕往遼東去要盟主做主了。

這其中,敖漢部族是個例外。

敖漢班第坐了整整一宿,就仰望著星空,誰也不見,就只是在那靜靜地想著事情。

當他收到洪承疇的書信時,其實就已經有過考慮。

可當時,他想著自己是大清的駙馬,而且大清之強,記憶深刻。大清軍卒的驍勇善戰,也是列列在目。雖然大清之前一時有失利,可底蘊猶在。

另外一方面,他也不相信明國能脫胎換骨,突然就又強大了。如今的情況,搞不好就是迴光返照而已。要不然,大清入關三四次了,明軍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只能任由大清劫掠人口物資。

每一次,他都有隨大清軍隊一起入關,至今記憶還非常深刻的一次,是阿濟格出關前,還讓人寫了一塊牌子給跟在身後的明軍看:諸軍免送!明軍真要強大的話,又豈會如此被大清羞辱?

可是,這一次,敖漢班第領軍馳援遼東,他是個有心人,偷偷觀察遼東情況,頓時就發現,明軍強不強大不好說,但是,大清是真得遇到巨大的困境了。

以前他作為皇太極的駙馬,去過盛京好多次。每一次去的時候,都能看到大清國內,官道的兩邊,在田間地頭,都有不少漢奴在勞作。官道上,人來人往的,也是比較熱鬧的。

可是這一次,他是隨同多鐸去遼東腹地圍剿東江軍騎軍的,經過大清國內的地方也多。可是,他就沒看到有多少漢奴了。這還不是之前被東江騎軍破壞的那些地方,至於有東江騎軍經過的,不要說漢奴,就是大清的人都很少看到了,據說都是被東江騎軍給殺了的。

大清的人口原本就少,被一支騎軍突襲了一次,這個損失,都不知道多少年才能補回來。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就是大清的糧草嚴重不足。這一次回援草原,去向多鐸要糧食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白這點了。

他要到的糧食就只有一點點,這不是大清摳門,而是實在拿不出來了。對於這點,他心中非常確信。

想到這些,敖漢班第就不由得問自己了,如果自己帶著族人去遼東,向大清求援的話,大清有那個能力活這麼多族人麼?

對於這個問題,他唯有長嘆一聲!想著敖漢部族要亡在自己手中,他不由得又是一聲長嘆……

敖漢班第在四周警戒的親衛,就看到他們的族長,仰望星空,不時嘆一口氣,然後再嘆一口氣……

愁啊!

敖漢班第的脖子酸了,低下頭,看看周邊,都能明確地感知到,部族勇士們計程車氣有多低落!再往遠去看去,看到族人在露天之下,連個蒙古包都沒有,擠成一團,都沒有睡意,因為他聽到了隱隱傳來的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