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這倒不是很清楚,你說說看?”

“皇上早就在關注天下民生,已經發現很多省份都有災情苗頭。就在大朝議上說了,這次收繳所得的錢財,就是要為賑災做準備。皇上明言,為了咱們老百姓能渡過災荒,誰敢阻擾朝廷正常賦稅的,那是決不輕饒的!呵呵,我倒是要看看,還有什麼人敢去阻擾張中丞辦差,想要繼續嚐嚐皇上的怒火!”

“是這樣啊,那誰敢阻擾張中丞辦差,我們也不答應,要為張中丞請命!”

“對,我們都張大眼睛看著好了,發現哪個狗官敢阻擾的,就去都察院告他們!”

“……”

類似的議論,就在京師的街頭巷尾,酒樓茶館,熱火朝天的討論著。而後,隨著京師中百姓散向全國,類似的言論也以極快地速度散向全國。

畢竟大規模的災情要是發生的話,誰都難逃一劫。能不能活下去,不再有以前災荒之苦,在這個時候,靠自己是很難了,都要瞧著朝廷賑災才行。

而皇上早已在做了,為此在準備。當然沒有人想著讓朝廷沒錢,沒法賑災。

最為關鍵的是,隨著常熟暴亂的塵埃落定,皇帝的旨意也傳到了每個地方,讓所有人都明白了,這是有一個底線在的,就是那些家裡糧田在百畝以上,家裡不缺錢的,才是這次催繳賦稅,補交賦稅的物件。

因此,這事傳開之後,不少地方都放了鞭炮。

他們慶祝大明有這麼一個為百姓著想的好皇帝;同時也慶祝那些結黨營私的貪官汙吏得到嚴懲!

皇帝的處罰旨意,傳到江南之後,官場的騷動,立刻就變得風平浪靜了。

可以說,除了那些京官之外,有一百多人的地方主官,全都免職,或者問罪,並沒有法不責眾之結果,據說內閣在那些奏章上的票擬,是派欽差核查常熟之亂,這都沒有被皇帝批准,而是乾坤獨斷,一口氣罷免了這麼多官員,可見皇帝在這個事情上的決心!

這些被罷免問罪的官員,以後還能不能再有當官的可能,誰也沒有把握了,難道十年、二十年的寒窗苦讀,就落得這樣一個下場?關鍵是還在核查官紳優免限額,沒有了官位,家裡的稅賦怎麼辦?

由此引發的種種問題,嚴重後果,讓不少官員再不敢出聲!

當然了,大明官場上一下革職問罪那麼多的官員,卻不見反彈,也不見地方騷動,還要歸功於崇禎皇帝的另外一道旨意,就是這些免職問罪的官員職務,全部由副手依次接替。這也就是說,那麼多官員下去了,他們後面的官員依次替補,就都升官了。

可以說,他們是在這次事件中得到了好處的。雖然只是暫代職務,可一年的時間並不長,勤懇一點,表現好一點,這升得官職,不就到手了!

由此,江南這邊雖然被罷免問罪了很多官員,可是,太陽照常升起,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並沒有妨礙衙門的正常運轉。甚至做起事來,反而比以前更為高效,因為暫代官員必須要有所表現才行。

張溥這邊,接到皇帝的旨意之後,靜默了好久,最後向京師方向而拜,神情變得堅定無比。

說實話,有蘇州民變在前,他其實一直還是擔心的,特別是聽到那麼多官員彈劾自己之後,更是擔心皇帝因此動搖。

當初的蘇州民變,有沒有證據?絕對能找出證據,可是,那麼大的一件事情,照樣是有死人的,結果呢,就連首犯葛賢,最終也只是坐了幾年牢就出獄了。相關的官員,包括明確拒絕派兵維護官府威嚴的朱燮元也只是換了個官職繼續做官而已。

可是,這一次的常熟民變,皇上就和以前的萬曆帝完全不一樣的表現,用實際行動明告天下,一是彰顯他張溥做事的正義性,摘除扣在他頭上的帽子;二是用那麼多官位,還有錢謙益、侯方域等人定性為謀逆來警告其他人,看誰還敢阻擾他張溥辦差!

這一次,張溥是真切感受到,給當今皇上辦差,是他以前再怎麼想都想不到的舒暢!這一切都表明,只要自己根據旨意好好辦差,那麼萬事都有皇上扛著,當今皇上是個有擔當的皇上!

做臣子的遇到這樣的一個好皇帝,不好好珍惜,反而要去搞什麼小心思,那簡直就是自找死路!

張溥有了這樣的感受,而後再去辦事的時候,他忽然發現,那些平民百姓,對他又是不同的態度了。

因為張溥的辦差,所有人都知道,不是針對他們這些平民百姓!

如果說沒錢交不起賦稅,這樣的百姓有沒有?肯定是有的!之前的時候,他們就擔心張溥強行地來,他們就只能賣兒賣女的上繳賦稅,這樣的話,他們就算知道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可對張溥那也絕對不會有好態度的。

可是如今,他們都知道,張溥的差事,不但不是要害他們,反而是為了他們渡過災荒準備。有腳趾頭都能想出來,就算沒有朝廷法度的威壓,他們也都非常歡迎張溥的辦差了。

因此,張溥在接下來的辦差中,感覺到順暢無比,到處都是敬佩的眼神,衷心擁戴的氣氛,這一切,讓他明白了真正為民所帶來的精神上的享受。

可以說,這一次的奉旨辦差,讓張溥本人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對於這些,崇禎皇帝也透過竊聽種子瞭解到了,不過他沒有繼續關心,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吸引了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