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盧象升抗旨(第2/2頁)
章節報錯
……
反正,城外城頭就是兩個極端,鮮明的對比。
不一會,崇禎皇帝便在盧象升等人的簇擁下,開始檢視起金州城來。
而勇衛營的將士,則越過崇禎皇帝,離城一箭之地的地方,把手中的首級丟出去,丟到城頭下去。
一個,兩個,三個……
只是一會功夫,就堆成小山一般了。一個個金錢鼠尾,不用說,就是那支被消滅的大清騎軍了。這一點,不少人仔細辨認,都還能認出幾個熟面孔。
古代的時候,為何常有京觀之舉,就是因為這種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恐嚇手段,也是彰顯軍威的手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建虜入關之後,動著屠城,其實也是有類似的威懾作用。
只不過,明軍的京觀,都是戰場上的敵人首級;而建虜的屠城,卻是不分男女老弱的滅絕人性的屠殺。
城頭上的建虜,一個個面如死灰,他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下場,估計也會和城外這些一樣。
目光離開這些首級,抬頭望遠點,又發現明國皇帝的御林軍,真得是帶來了好多大炮,正在列陣擺設炮兵陣地。光是這麼多大炮,估計都能把金州城給轟平了吧?
這個時候,城頭上的建虜,那是真絕望了!
過了沒多久,攻城準備就緒,一名名負責的將領都到御前繳令,隨時能根據旨意攻城。
此時,明軍計程車氣,那是極其地高漲。就等著皇上一聲令下,就踏平金州城。
不過,崇禎皇帝並沒有下這道旨意,而是衝隨駕的錦衣衛指揮同知伍忠點了下頭。
於是,伍忠上前,就站在一箭之地外,向城頭上大喊道:“皇上有旨,要想不死,愛新覺羅代善出來回話!”
城頭上的建虜,聽到這話,就猶如死水塘裡投入了一塊石頭。絕望的他們,快要溺死的他們,忽然之間,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代善本人,其實沒什麼反應,他都已經五十九了,原本就是曬太陽等死的那種。他不想被明國皇帝羞辱,因此無動於衷。
但是,其他人可沒他這個老頭心態。他身邊的親衛,還以為他人老耳背聽不到,就趕緊提醒他道:“殿下,明國皇帝想和您說話!”
甚至有親衛心情急迫,說話就更直白了,直接就說道:“殿下,好像明國皇帝說我們不會死!”
“……”代善聽到,沒有說話,只是緩緩轉頭,掃視身邊的一圈人,看著他們一個個眼中的殷切期待,不由得心中嘆了口氣。
有的時候,哪怕他是大清親王,也不能逆著所有人的意思行事的。這一點,是他五十九年的閱歷得到的結論。
終於,在所有建虜的期待中,代善蒼老的身影出現在城頭外牆城垛處,看著遠處的明國皇帝,用平常的聲音說道:“本王在這裡,明國皇帝遠道而來,可有何事?”
他的這個話,崇禎皇帝壓根就聽不到。但是他的親衛卻是不會閒著的,連忙大著嗓門幫代善傳話,甚至還自己新增了一絲討好的語氣在裡面。
伍忠看到代善出現,他是認得的,畢竟曾經可是皇太極的駙馬。退到崇禎皇帝身邊,給皇帝稟告了下。
崇禎皇帝遠遠地看著那個老頭,此時的他,對於所謂的歷史名人已經免疫了,不過好歹是第一次見面,一顆甲級竊聽種子便“賞賜”了過去,附在了代善的身上。
竊聽系統倒也是感慨,每次有打贏戰事,或者“調戲”了建虜一把,都會給出種子的獎賞。給代善的這顆甲級竊聽種子,是崇禎皇帝早就準備好的。
不管他最終投降不投降,有了竊聽種子可以反饋資訊,怎麼樣都是好的!
此時,城頭上已經回完話了,所有人都在等著崇禎皇帝說話,因此,不管城內城外,都格外的安靜。
崇禎皇帝淡淡地說道:“告訴代善,立刻無條件投降,朕可以免城裡的建虜一死,甚至可以放他們回去,但是,要是他們敢頑抗的話,城破之後,這城外的首級就是他們的下場!”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便又追加一句道:“多爾袞,阿濟格,還有什麼英俄爾岱,朕都放了回去,也不在乎多放一些回去。但是,要讓朕不高興了,就只能疊京觀解解悶了!”
伍忠一聽,倒是沒有猶豫,當即回一聲“遵旨”,就轉身準備去傳話了。
但是,正在這時,卻聽盧象升一聲“且慢”,而後,就見他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英明神武,把奴酋放回去,來日再抓,微臣只有佩服。可如今,陛下是要放回城裡的三千建虜麼?如若如此,此戰就沒有削弱建虜,微臣以為,奴酋可以放回去,但是,這三千建虜,當殺之,至少不能放回去!”
說到這裡,他怕崇禎皇帝生氣,就又追加解釋道:“微臣前來遼東之前,陛下曾對微臣有言,建虜人少,當滅其人力,不求多,只需積少成多,建虜實力便會大大消耗。如若放這些建虜回去的話,豈不是有違陛下當初之言了?”
在場的這些人中,也只有盧象升敢抗旨,明著直諫了。其他將領,雖然沒有說話,可他們的眼神中,卻露出了附和盧象升的意思。很顯然,對於崇禎皇帝的這份旨意,他們心中多少是有點不同看法的。
對此,崇禎皇帝並沒有不高興,而是很有耐心,只見他一指城頭方向,對盧象升說道:“盧卿可看清楚了,這些建虜膽氣已散,我明軍的強大,已經在他們心中留下陰影。就憑這些建虜,以後就算再在戰場上相遇,也不會是什麼厲害的對手了。”
盧象升聽了,便下意識地轉頭看去。
而崇禎皇帝,則還在說道:“朕把這些建虜放回去,有兩個目的,一是交換朕想要的人,二是讓這些已經喪膽的建虜,把對大明軍隊的恐懼,帶到遼東腹地,帶給其他建虜!”
他透過竊聽種子,早就推斷出皇太極是極力想要避免建虜計程車氣低落,因此不但隱瞞敗仗不說,稍微有點勝仗,就立刻廣為宣傳。朝鮮之所以在這個位面滅國,就有這個原因在內。
既然皇太極想避免的事情,總要搗亂下才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