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皇太極,真得是非常地恨當初為什麼不把平壤打下來,滅掉那支東江軍再回師遼東呢!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還是八百里加急,都是被那些不知輕重的東西給催得!

要是沒有了那支東江軍,那大清也不會如此被動,幾乎就沒有多餘的選擇。

這兩個策略,看來都不可行。那麼,要想好好地利用明國皇帝和他的精銳御林軍遠離京師的機會,那就只有一條路可走。

朝鮮那個養不熟的白眼狼,上一次沒能滅了它,這一次就一定要滅了它,順便,看看能不能還有機會,把東江軍這個禍害給除了!反正明國皇帝和他的精銳御林軍不在,光靠現在的關寧軍,根本就不可能怎麼樣大清這邊。

這麼想著,皇太極便有了決定,立刻召叢集臣商議討伐朝鮮一事。

上一次出兵朝鮮,雖然最終被騙回了遼東,但也不是沒有成功的,至少有一半的朝鮮國土,也就是朝鮮北部已經淪為焦土。這一次出兵朝鮮的話,這些地方也沒有必要浪費大清兵力。

一番決策下來,皇太極決定出動兩萬騎兵,對朝鮮漢城發動突襲,直接滅了朝鮮。

之前認為的順便看還能不能滅了東江軍,在范文程等人的分析下,覺得盧象升已經上了一次當,再上當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要是為了吸引盧象升領著東江軍去救援,那朝鮮戰事肯定不能速戰速決,那會拖到什麼時候去就不知道了!

皇太極一直認為,國內還有錦衣衛密探的,要是時間拖長了,給了明國反應的機會,指不定還會出什麼不好的事情。因此,他還是做了突襲漢城,速戰速決的決定。

還在山西的時候,崇禎皇帝就已經知道了這個訊息。不是他不想救朝鮮,而是以大明目前的情況,實在是無能為力了。

真得,不是不救,要有可能,崇禎皇帝還是會救的。

雖然凱旋之師都有近十萬人馬,如果不回京師,直接從山西去寧錦一線,也不是不可以。這麼做的話,從時間上來算,應該能敢在建虜軍隊從朝鮮返回之前發動對遼東的攻勢。

但是,大軍已經出征半年,雖然是打了勝仗,可都已經成了疲憊之師,並且驃騎營也損失不少,如果不盡心休整直接又去攻打大明最強大的敵人,崇禎皇帝就沒把握了。

還有,雖然有十萬之眾,可有一半多是從各地邊鎮挑選出來的精銳,還沒有經過訓練磨合,又不是去打烏合之眾,可以就這麼一擁而上。

另外,十萬大軍,這可不是小數目,相應的糧草籌集怎麼辦?上一次五萬大軍不帶什麼糧草,突然而至寧錦一線,就已經把那邊的存糧耗得七七八八了。這一次要是直接去寧錦那邊的話,就必須從其他地方籌集十萬大軍所需的糧草才行。

最後,明軍現在有一半以上的兵力是用火器的。甚至可以說,不管是火藥鉛彈這些,就連其他消耗性軍需,也是需要補充的。並不是說,人過去了就可以的。

遼東建虜那邊,就算派出兩萬騎軍了,可留在遼東的軍力,卻還是不可忽視的。想要輕鬆打贏,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基於以上種種理由,崇禎皇帝才決定,這一次按兵不動,讓朝鮮獨自面對了。

不過經過這次的事情,還有以往的情況,崇禎皇帝感覺,和東江軍的聯絡實在太耽擱時間,必須改進措施才行。

反正在路上閒著也是閒著,他便傳來各路總兵、監軍等,商議一下對策。

不管是崇禎皇帝還是這些總兵、監軍,都認為要想快捷聯絡的話,可以利用飛鴿傳書。

不過在陸路上,還是八百里加急最為安全穩妥。從京師到登州這一段,就用八百里加急,然後從登州到旅順這種需要跨海的地方,就用飛鴿傳書。另外一個提議,就是京師這邊,八百里加急到天津,然後天津和旅順之間,就用飛鴿傳書。

這個飛鴿傳書,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了,也開始用於軍事上,不過這種方式並不穩妥。

首先,這種飛鴿必須要先經過訓練,並不是所有信鴿都有這本事。當然,在這個時候,這一點倒是不用擔心,因為大明用信鴿的人,就有不少,自然都是會訓練的。

其次,信鴿飛天上,遇到老鷹之類的,萬一被抓了,或者是被獵人獵殺了,那樣都無法把訊息送回去。這種情況,對於軍事上來說,卻是致命的。一個重要的訊息傳出去,結果半路沒了,而這邊卻不知道,那就傻眼了。也因此,飛鴿傳書這種,一般也是有錢人家傳遞家書之類玩玩的。軍事上,也沒法進行普及。

不過,信鴿的這個缺陷,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卻是很好克服的。因為他有竊聽系統,能知道盧象升那邊到底有沒有收到訊息。

由此,崇禎皇帝便拍板決定,呼叫專門的人力物力還組建這個通訊網路。當然,為了以防萬一,老式的用船來傳遞訊息,也還是要的。

崇禎皇帝不知道,信鴿通常為家鴿的一種,它的極限距離為3500公里歸巢,雖然它的平均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48公里,但是它每天只能飛大約5到8小時。這樣算下來的話信鴿每天最多隻能飛384公里。

不過也算是誤打誤撞,天津到旅順的直線距離,差不多就是384公里左右,一天就能飛到了。這比用船來傳遞訊息,都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當然了,這個通訊網路的組建,還是需要一定時間,並不是一想就能有的。但崇禎皇帝用他的最大目的,也是為了以後光復遼東,而不是這一次去救朝鮮。

崇禎十五年二月二十五,崇禎皇帝領著軍隊,終於回到了京師。

在之前的時候,歸化之戰大捷的訊息,就已經先派了信使回京師報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