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濟爾哈朗又安慰了他們一會,就讓阿濟格陪著他們,重新去把那些東西要回來。

等他們一走,邊上站著的英俄爾岱,帶著一絲憂慮開口對濟爾哈朗說道:“殿下,明國皇帝既然敢來,肯定是有什麼憑藉的。一旦出邊關來攻打歸化城,這歸化城怕是守不住的。”

“嗯,本王知道。”濟爾哈朗聽了,卻是贊同地點點頭道:“此次戰事,怕是不能硬碰硬,只能是引誘明軍在草原上耗盡糧草物資而後再退軍之時,才是決戰的好時候。”

說到這裡,他看向英俄爾岱道:“遼東那邊物資緊缺,皇上也肯定盼著能從外面得到補給。本王這邊剛好有一些,就派人送回去。明軍打過來,守不住歸化城時,也不會便宜了明軍!”

聽到這話,英俄爾岱有點詫異,連忙問道:“殿下,這些可都是剛才從各蒙古部族手中奪下來的。要是他們知道殿下把這些人口物資都送去了遼東,怕是對殿下,對大清會有非常大的意見。”

一聽這話,就見濟爾哈朗笑了起來,看著好像是個老實人,此時卻笑得有點奸詐了,就聽他回答英俄爾岱道:“無妨,等到時候本王給他們答覆,說是拿這些人口物資去向皇上請兵就是。大清軍隊再開拔過來,明國皇帝就更難贏了,這一點是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情。不過其實就不用皇上派兵,相信歸化城這邊的戰事,會先一步結束。”

“……”聽到這話,英俄爾岱不由得無語,同時,也對濟爾哈朗佩服得五體投地。難怪濟爾哈朗雖然不是先汗的親兒子,卻能一直位列大清八大貝勒之一,皇上開國之後,又得封親王之尊。

這一次,明國皇帝御駕親征,想要來攻打鄭親王所領的草原聯軍,恐怕是赤壁之戰的翻版了。

就這麼定下了初步的方案後,濟爾哈朗就派出了大量的探馬,前去打聽明國皇帝的訊息。當然,英俄爾岱這邊也沒有閒著,他也想著法子,透過叛將柴時華這邊的關係,也往邊關那邊去探聽訊息。

總之,最為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明國皇帝的動向,這是打贏戰事的首要條件。

與此同時,從寧夏那邊搶來的人口物資,又從蒙古各部族的手中全部拿了回來。還讓他們立刻回去安置本部族人,然後抽調精銳迴歸化城聽令。

等蒙古人一走,濟爾哈朗挑選了最精壯的奴隸,把遼東積蓄的糧草物資儘量擠出來,準備運往遼東。

一切準備就緒,濟爾哈朗召來柴時華,和藹地對他說道:“你此次立下功勞不小,本王也曾有過承諾,因此,此次押送人口物資前往遼東,就由你來負責,一路上聽從他的安排,前去遼東覲見。”

說著這話的時候,濟爾哈朗指了一下站在邊上的一名建虜頭目。意思就是說,這次押送人口物資的隊伍,是由這建虜頭目坐鎮,但具體的事情,就要柴時華來負責了。也就是說,那建虜頭目是領導,他是跑腿的。

柴時華是明國叛將,肯定不願面對明國皇帝御駕親征的。而跑去遼東邀功請賞,這正是他最盼望的事情。因此,這一聽之下,頓時大喜,又連忙卑躬屈膝地請教那建虜頭目。

這個建虜頭目,就是隨著英俄爾岱一起過來歸化城這邊的西林覺羅。

英俄爾岱奉了皇太極的旨意過來,沒有新的旨意之前,是不好回遼東的。而這邊馬上要打大戰了,不管是濟爾哈朗還是阿濟格,也不可能走得開,就算是他們手下將領,也同樣如此。但是,英俄爾岱帶過來的,卻沒這個問題。剛好西林覺羅的官位最高,就由他押送人口物資回去了。

在西林覺羅和柴時華互相介紹認識之後,濟爾哈朗又對他們叮囑道:“如今這邊馬上要打大戰,本王沒法抽調太多的兵力給你們。因此,押送的軍隊,就由柴總兵這邊負責。你放心好了,打著我大清的旗號,蒙古草原上,還沒有哪個部族敢眼紅而動手的!”

如今,在草原上,至少在中西部草原上,大清赫赫威名,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因此,柴時華對此很是放心。

而後,濟爾哈朗又補充說道:“唯一可慮的,是明國邊軍。因此,本王給你們劃了一條路線,離明國邊關遠一點走,就不會有事。”

說著,他就給柴時華和西林覺羅詳細說了他們的行軍路線。

這條路線,是濟爾哈朗經過深思熟慮,詳細考慮過周邊的蒙古部族情況,還有明軍可能的情況等等,最終的出來的一條路線。至少在濟爾哈朗看來,就是萬無一失了。因為他甚至連蒙古部族都考慮,儘量避開了,免得他們看到後心裡發堵。

全部交代之後,濟爾哈朗甚至親自送了他們出發。

看著這支隊伍遠去,他心中不由得暗道:“皇上,臣弟雖然無能,也好歹能幫到您一點。這些人口物資只是開胃菜,等打贏了這次戰事的話,相信遼東的困境就會迎刃而解了。”

他卻不知道,他的所有這些部署,都透過“金牌臥底”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全部反饋到了崇禎皇帝這邊。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