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都附和了一會之後,崇禎皇帝才開口繼續說道:“如今對歸化城一戰,須得進一步了……”

眾人一聽,立刻端正了態度,一個個表現得很嚴肅,看來,皇上終於是要御駕出征了。

不過他們沒想到,崇禎皇帝話鋒一轉,卻是說道:“……斥候戰要加大強度,始終保持我軍兵力比建虜探馬要多,形成優勢不斷消耗建虜兵力,並且進一步威壓建虜和蒙古部族,加速他們的糧草消耗。如果有必要,驃騎營全部出動,就依託榆林重鎮,一日可達範圍內和建虜作戰。總之,耗建虜兵力,威壓建虜,耗建虜糧草,這就是下一步的作戰目標,逼迫建虜和蒙古部族決裂,明白麼?”

“遵旨!”文官武將們一聽,立刻大聲領旨道。

他們心中都是高興地在想著:皇上的這一個方略,對明軍來說,又是風險最小的,這一步步算計,建虜那邊怕是要苦不堪言了。

於是,大明和建虜的斥候戰再度升級。

一般來說,探馬的數量,一隊也就十來人左右;可是如今,這斥候戰導致雙方的數量都在增加。建虜探馬增加到一隊五十人,但是,明軍夜不收這邊立刻就增加到一隊一百人,形成對建虜的兵力優勢,加上夜不收皆出自驃騎營,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只要雙方發生遭遇戰,那絕對是明軍這邊佔據優勢。

如此情況下,建虜探馬抵擋不住,不得不後退,同時也增加了兵力,一隊也增加到一百人,想要和明軍夜不收至少在兵力上持平。但是,明軍夜不收,一隊立刻增加到兩百人,且派出的夜不收隊伍也增加了,至少在靠近邊關一帶的草原上,幾乎都是明軍夜不收的身影。

如此幾次之後,前方軍情再次報到歸化城的濟爾哈朗這裡,他就有點吃不消了。這樣耗下去,他可耗不起。他最大的期望,就是明國皇帝快點出關來攻打歸化城。

這一日,他又得到手下探馬稟告,說明軍每日出關的騎軍,至少有四千人左右,大清探馬這邊,實在是無法應對了。

濟爾哈朗對此想了很久,終於做出了決定,傳令軍隊集結。

蒙古部族頭目們一聽,不由得喜出望外,那是飛一般地速度趕來聽令。路上遇見熟人,就很是感慨道:“看來是明國皇帝終於要出關了,這下好了,終於等到了,打完這次戰事,就能入關去搶他孃的了!”

“是啊是啊,我那邊都快堅持不下去了,已經有族人趕來稟告說,部族那邊再不補充糧草,就只能殺馬充飢了!”

“那可不行啊,牛馬羊都殺了,明年怎麼辦?”

“……”

就這麼聊著,他們興高采烈地跑去聽令,結果濟爾哈朗卻對他們說道:“要是不狠狠地教訓一次明軍夜不收,痛打他們一頓,明國皇帝還不會出來……”

他的話還沒說完,那些蒙古部族的頭目紛紛跳了出來,再沒有以前對濟爾哈朗的敬意,立刻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都是非常詫異和有點怒氣了。

“啊,什麼,明國皇帝沒出關啊?”

“什麼時候才能和明國決戰,殿下給個準信吧!”

“打明國夜不收,大清軍隊出動就可以了,為什麼叫我們?”

“就是,我們的兒郎都躺著不敢動,就怕肚子餓得更快,那還能出兵啊,一點糧草,都留著打決戰呢!”

“……”

這種情況,以前從未有過,讓濟爾哈朗的臉色有點陰沉了下來。他明顯地感覺到,這些蒙古部族的頭目,似乎越來越大膽了。當然,他也明白,這完全是因為糧食鬧的。

邊上的阿濟格卻聽得怒氣頓生,如此無禮,反了天了。

這麼想著,他一下從座位站了起來,大步走過去,盯著其中幾個鬧得最兇的蒙古部族頭目,惡狠狠地說道:“軍機重地,大清親王面前,誰敢再呱噪?”

聽到這話,這些蒙古部族頭目們立刻想起建虜的兇殘,頓時,所有人就變得都安靜了。

適時地,濟爾哈朗趕緊當紅臉道:“以雷霆之勢除掉明國騎軍,等回頭決戰的時候,也能輕鬆不少。就算明國皇帝不出關,只要他沒了騎軍,那我們也可以解除戰備,無需時刻備戰的。”

行吧,反正你說啥是啥!蒙古部族的頭目們心中想著,也不敢不遵守軍令,只能遵守。

於是,建虜軍隊出兵三千,各蒙古部族出兵六千,從歸化城出發,繞了一個大圈,然後從大明邊關的左右兩側,一起夾擊包圍出關的明軍。當然,與此同時,其探馬還假裝敵不住明軍夜不收,往後敗退,想要吸引明軍這邊更進一步深入草原。

這日出關的騎軍,剛好是吳三桂所部。

對於建虜的情況,可以說是這支關寧軍最為熟悉了。就算吳三桂一時沒有察覺,可軍中老兵卻立刻有了反應,把情況報到了吳三桂這裡:“老爺,情況似乎不對,按理來說,建虜好像沒到這樣敗退的地步!”

“呵呵,沒想到是真的,這事兒皇上已經算到了!”吳三桂一聽,臉上再次露出了敬佩之意道,“臨出關前,皇上有給本帥交代,說建虜耗不住了,很可能這次會出兵,想要包圍消滅我部。”

一聽這話,他的手下頓時驚喜,沒想到皇上竟然有交代,那肯定是真的了。

吳三桂就根據崇禎皇帝給他所說的“推測”,立刻召集分開的其他幾支騎軍,合併一處之後,突然往西側而去,直接撞上了烏拉特部的三千人馬,立刻殺了個對穿,而後揚長而去。

等到附近的建虜軍隊趕過來時,吳三桂早就進關了。從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以來,邊關的明軍,第一次見到了建虜和蒙古聯軍出現。

那沒得說,既然敢來,那就要好好招待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