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再次御駕親征(第1/2頁)
章節報錯
薊鎮所轄的清水明月關,這個後世稱之為冷口的地方,到崇禎十四年的時候,已經被滿清軍隊攻破過幾次,雖然又有修補,可終歸不服最初時候的雄關了。
在清水明月關的外面,還有作為示警用的烽火臺。一般來說,如果有敵人入侵,那外面的烽火臺便會燃起狼煙,通知清水明月關這邊緊急戰備。
因此,如果沒有狼煙看到的話,就說明外圍的烽火臺沒有事。正是基於如此,清水明月關這邊的城防,並沒有多嚴。軍卒們,大都在營房內休息,只有一些輪值的軍卒,冒著寒風在城頭上值守。
揹著風,躲在牆根,兩名軍卒有點無聊地在說著話。
“這都兩年,還是三年了,建虜未曾再入關過,搞不好,以後也不可能再有入關了!”
“為什麼?我倒是擔心,算算時間,建虜說不定在這段時間內,又會跑來了呢!”
“怎麼可能!建虜真要再來,首先應該會提前幾個月,一般都是十月份的時候過來的。但現在都是二月份了,那些遼東蠻子要敢進關的話,信不信熱死他們的狗命都不用賠了!”
“而且,我還聽到有訊息說,遼東半島那邊,山東那邊的同袍,又打回去了!有他們在那邊給建虜添亂,建虜又怎麼可能還會再繞道蒙古草原過來!”
“這事我也聽說了,不是說朝鮮那邊還打贏了麼?呵呵,建虜估計頭疼了。”
“我就說吧,我們這邊不會有事了。放心吧!對了,我去尿個尿,總旗要是過來,替我說一聲。”這名明軍軍卒說完,便籠著手在袖子裡,長槍也不拿,就靠在城垛上,轉身就想走了。
可是,他這一轉身,頓時就愣住了,用不可思議地語氣,失色驚叫道:“狼煙!”
他的同伴一聽,嚇了一跳,也連忙轉頭看去,果然,只見長城外,剛有狼煙升起,聚而不散,非常明顯。
“鐺鐺鐺……”立刻,警鑼敲響,急促地聲音頓時驚醒了清水明月關。
明軍士卒,全都從營房裡躥出來,各級軍官大聲吆喝著,盔甲的碰撞聲,雜亂地腳步聲等等,各種聲音,匯聚起來,迴響在清水明月關上空。
過了一段時間後,就越發地明顯了。長城外的烽火臺,都燒起了狼煙。從中可以看出,敵人來得不少。明軍就猶如驚弓之鳥一般,立刻先派出信使,緊急向關內傳遞軍情。而清水明月關這邊,則開始嚴陣以待。
然而,這事情就透著詭異。
一般來說,烽火燃起之後不會太久,敵人的兵鋒就肯定直達關前。但是,清水明月關的明軍,左等等,沒見敵人跡象,右等等,又沒有敵人蹤跡,等到最後,竟然是烽火臺那邊駐守的明軍軍卒有跑回來一個人,向關內明將稟告說:“建虜軍隊沒有攻打清水明月關,往西去了,人數大概有上萬。”
這一下,讓清水明月關這邊鬆了口氣。只要不來攻打清水明月關,他們就沒事,不過有關的軍情,還是要繼續往關內報。
然而,等到第二天的時候,清水明月關這邊,竟然又燃起了烽火,這讓這邊的明軍將士不由得又緊張起來。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敵人進攻,烽火臺那邊稟告說,這一次,是蒙古部族前來進攻,看到烽火燃起之後,就退走了。
有關的軍情,一個接一個地往關內傳,薊鎮這邊,是薊遼總督洪承疇的防區,他接到訊息後,同樣想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這不妨礙他立刻採取守勢,加強薊鎮到山海關一線的防禦。
而在京師這邊的崇禎皇帝,也收到了邊關的多處警報。他這邊,可不止是清水明月關這邊了,幾乎沿著長城一線,都有警報傳來。山西那邊,建虜甚至還入侵了關內。不過明軍嚴防死守,倒也沒有被打下城池,就退出關去了。
陝西那邊,也有蒙古部族試圖磕關,不過烽火燃起之後,就退去了。
這些訊息,讓崇禎皇帝很是緊張了起來。對於建虜的動向,他有點摸不清楚,按理來說,建虜不至於出兵草原吧?
讓他有點遺憾的是,如今遼東那邊,就只有一個圖爾格有甲級竊聽種子。但問題的關鍵是,之前圖爾格在船上當死狗,對他的身體影響很大。雖然放回去了,可回去之後就大病一場。返回盛京之後,就一直在家養病。從他那裡,就幾乎沒有收到什麼特別的訊息。包括建虜出兵草原那邊,都聽不到動靜。
雖然如此,但崇禎皇帝也能感覺出來,皇太極不想被動挨打,這是做出反擊了。
他沒猜錯,從年前最後幾天開始,皇太極就做出了決斷,開始了反擊。
從盛京這邊,先是一道道地聖旨,飛馳出京,往草原各地而去。
這個時候,整個草原上的部族,已經全部臣服於滿清。因此,滿清的使者,從草原的東部,一直到遙遠的天山腳下附近遊牧的衛拉特部族,分時間的先後不同,全都接到了皇太極的旨意。
給這些部族的旨意,全都大同小異,就是要求臣服滿清的蒙古各部族,接到旨意之後都要出兵進攻明國。不管出多少兵力,滿清這邊不管,就只要有出兵攻打明國即可。
皇太極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發現,不能讓遼東獨自承受明國的壓力。
根據他收到的訊息,明國這邊,往遼東派出的軍隊,佔領旅順以及周邊島嶼的明軍,都是一口秦腔,是秦兵來的。
而後,他好不容易剷除了祖家軍,大大削弱了關寧明軍的實力,原本以為壓力會減輕一些。結果倒好,又來了一個叫賀人龍的明國總兵,同樣帶著秦地口音,還是秦兵來的。在關寧這邊折騰,比起祖家軍更甚。
明國其他地方要是沒有壓力,就能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地調兵前來遼東。這讓皇太極非常地惱火,這麼耗下去,明國那麼大,大清是絕對耗不過明國的。
如果草原部族有進攻明國的,這麼長的邊界線,明國的壓力肯定很大。至少以後明國不可能從秦地再調兵了吧?皇太極如此想著,覺得還不夠,就又派了濟爾哈朗並阿濟格兩部前往河套平原,就坐鎮在那邊,統一排程西部蒙古部族,威脅秦地。
而這,就是清水明月關到晉地一帶,之所以發現建虜的原因所在。沒有晉商情報的支援,這支建虜軍隊不敢深入明地,可在邊關的騷擾,卻是沒問題的。對此,大明也不得不防,誰知道這些建虜軍隊會不會突然發瘋一般,往關內突進。
皇太極的這些措施,基本不耗滿清錢糧。哪怕是濟爾哈朗和阿濟格兩部人馬遠駐河套,也是從周邊蒙古部族那徵集牛羊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