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底下,躺滿了剛才還奮勇往上衝的滿清軍卒。這個場景,不但讓豪格等人的歡喜之意,一下給打沒了,就連那些已經衝到城牆下,就準備跟著踩雲梯往上衝的滿清軍卒,也一下傻眼了。

這時候,孔有德剛好來到了代善這邊候令,看到這個情況後,基於對火炮的瞭解,他最先反應過來,立刻驚聲大叫起來:“是佛朗機炮,那凸起側面是佛朗機炮的炮口,王爺,非人力所能抗啊!”

他一點都沒猜錯,確實是佛朗機炮。

明軍渡海而來,要想在旅順站穩腳跟,就必須先守住一波建虜的攻勢。這一點,在明軍事先出發之前就早有預料的。甚至為了這個問題,崇禎皇帝和盧象升都有過探討,溝通。

當時就想過,建虜應該不會給大明太久時間去修築旅順城。崇禎皇帝根據後世的印象,便給盧象升提了建議,修築稜堡進行防禦。

如果按照自然演化的話,一開始出現的稜堡,其突出部分其實是圓的,在歷次戰爭的演化中,才慢慢地改為凹多邊形。崇禎皇帝既然是穿越而來,他知道的,當然不會是最開始的那種稜堡,而是已經成熟的稜堡。

這種稜堡的防禦功能,類似的其實在大明就有了,南京城牆就有類似設計。不過,不得不承認,中世紀的歐洲,各國之間戰爭頻繁。彼此之間,都是小國,需要容納的人口不多,因此稜堡的出現,改進便誕生在了歐洲。

事實上,稜堡的出現,也是因為戰爭形勢發生了變化。

在古代的時候,一開始是冷兵器作戰,因此,城牆修得高大才是正理。

可是,後來慢慢地出現了火藥武器,火炮的出現,讓城牆修得太高大,其實已經失去了意義。而是需要加厚,防禦重炮的轟擊。這樣一來,就對城牆的防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稜堡也就因此出現了。

在火炮出現之後的幾百年內,作為防禦方的稜堡,一直是主流。這種情況,一直要到真正開花彈的出現,讓稜堡在火炮面前,變得脆弱之後,才再次改變了防禦的形勢,就是修築地堡防禦。稜堡直到這個時候,才會被放棄。

因此,當崇禎皇帝提出了修築工程量更小的稜堡時,盧象升當時就吃驚了。城牆可以修得更矮點沒關係,可經過推演,這種城堡的防禦能力,卻是非常強大。也是因此,盧象升才會相當佩服崇禎皇帝,感覺好多在他看來非常困難的事情,到了崇禎皇帝的手中,卻變得那麼簡單。

就他出任保定總督來說,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重建東江鎮,這個任務,對他來說其實非常困難。但是,在他看來很困難的事情,卻被崇禎皇帝一一解決了。

第一,他需要水師,這個可不止是有船就行的,那是要熟悉海戰的才可以。短時間內,船和兵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結果,崇禎皇帝給他調來了福建水師,都是打慣了海戰的水師,把問題給解決了。

第二,他需要足夠的精銳軍隊,來到登萊之後,要訓練出一支能和建虜抗衡的精銳軍隊,絕對不是一年半載就能訓練出來的。結果,崇禎皇帝給他撥來了五千多積年老賊。這些積年老賊是自願參加對虜作戰,為此贖罪,在思想上就有主動性;而且他們的軍事技能,在那麼多年的流賊生涯中,已經鍛煉出來了。因此,盧象升訓練了他們半年多,就已經可以放心帶來遼東打建虜了。

第三,就是怎麼立足旅順的事情,又是崇禎皇帝的建議,甚至還透過錦衣衛密探,去影響了遼東建虜的決策,讓他們要等待水師來“切斷”大明軍隊的退路,因此,又多給了他修築旅順城的機會。甚至後來他又知道,之所以跑來旅順之後能搶來半個已經修築的旅順城,也和皇上用錦衣衛密探誘導遼東建虜的結果,讓他在旅順站穩腳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此種種,盧象升雖然文武雙全,那也擋不住他對崇禎皇帝由衷的敬佩。

稜堡修築好之後,對外遠端,盧象升佈置了船運而來的紅夷大炮,射程中,建虜就不會佔優。又根據崇禎皇帝的提議,事先有了射擊引數的標記,在實戰中,才能順利地打贏和建虜的炮戰。

而後,又在側面佈置了佛朗機炮,就是那種子母銃的火炮。這種火炮的優勢,因為氣密性的原因,射程不遠,但好在這種火炮因為是事先裝填好彈藥,只需要快速更換子銃而已,射速就非常地快。而佛朗機炮裝填了無數的碎石,近距離側面襲擊攀爬城牆的敵人,簡直不要太厲害!

代善也算是打慣了仗的老手,一看這個形勢,他就知道這次不可能攻下旅順了。被明軍這麼一炮擊,傷亡過大,於是,不得不鳴金收兵。

“噹噹噹……”

當鳴金聲在旅順上空響起時,攻城的建虜全都鬆了口氣,紛紛拖著、抱著、揹著同夥的屍體,如同潮水般退了回去。旅順城下,只剩下滿地的殘肢,殘破的攻城器械,還有流了一地的鮮血。

“大明萬勝……”

城頭上的明軍,看到這一幕之後,紛紛高呼了起來。聲音之響,直衝雲霄。

和建虜的第一戰,就以大明完勝而結束。不得不說,這對於第一次和建虜打仗的明軍將士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他們不再有畏懼建虜的心理,能發揮出他們該有的實力。

聽著明軍將士那山呼海嘯般的勝利呼聲,建虜這邊,再也沒有了趾高氣昂,一個個都是陰沉著一張臉,看著城頭上那歡呼的人影不說話。

代善緊急召開了軍議,商討如何攻打旅順城。

付出了五百多人的代價,讓建虜明白了稜堡式的旅順城,這種防禦體系的厲害。怎麼攻打,卻讓他們一籌莫展。看著己方士氣低落,代善雖然年紀夠大了,可也急了。到這時候,他已經明白,打下旅順,絕對不是想象中那麼輕鬆的了!

不過正在這時候,旅順灣的海面上,出現了無數的戰船,飄著滿清和朝鮮的旗幟,是尚可喜領著滿清混合水師到了。

代善見了,不由得鬆口氣。那些韃子們見了,也是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