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好機會(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麼,他連發三次八百里加急,是抵擋不住明軍的進攻了?想到這點,孔有德還是覺得不敢相信。
正在他苦思費解這事的時候,懷順王耿仲明來訪,不用說,也是和孔有德一樣,對於尚可喜那邊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們推來推去,推出來的結論,只能是渡海而來的明軍強大,尚可喜那邊沒法應付了,才會發三次八百里加急的。但是,對於明軍底細的瞭解,又讓他們兩人面面相覷。
他們兩人,實在有點難以相信,明軍怎麼可能會短短時間內就變得那麼強大?
半天之後,相對無語的兩人,其中孔有德喃喃自語道:“該不會,是要變天了?”
他們兩個人的交情,那是過命的交情。至於尚可喜,和他們關係其實並不好。因為尚可喜是東江總兵黃龍的心腹將領,當年他們兩人渡海過來的時候,就在旅順遭遇了黃龍的截殺,這其中,應該也有尚可喜在內。
後來,孔有德和耿仲明投降滿清之後,就領兵攻打旅順,把黃龍給殺了,順帶著,尚可喜的家眷也在那次戰事中被殺。
黃龍死,接替他的人,剛好是尚可喜的對頭。尚可喜感覺要完,就領著他的手下劫掠了遼東沿途海島的明軍,把東江鎮破壞殆盡,也投降了滿清。
因此,不要看他們三人被滿清封為三順王,其實他們的關係並不好。也因此,孔有德和耿仲明之間,卻是能什麼話都說。
“這不可能吧?”耿仲明聽了,一臉不可思議地說道。
孔有德緊皺著眉頭,雖然知道院子裡空曠,沒有人在,可他還是環視了一眼,而後對耿仲明低聲說道:“你別忘記了,多爾袞在天津大敗,鑲白旗固山額真圖爾格都被俘了,而後又連累了土默特部,這些事情,你覺得都是偶然麼?”
“可……可明國皇帝不還是那個皇帝麼?”耿仲明還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道,“就那些當官的德性,除了當年的孫巡撫好一點,其他那些……嘖嘖,反正我是不信的。三次八百里加急,肯定是有另外的原因!”
聽他這麼一說,孔有德微微嘆了口氣道:“還是我們害了孫中丞啊!來來來,不說了,管他什麼事情,我們喝酒!”
他們口中的孫巡撫,是登萊巡撫孫元化,奉旨訓練新軍,招募了葡萄牙人擔任教官,而孔有德等遼人,就很受孫元化的重視,甚至封了孔有德為騎軍參將。這要是再上一級,那就是副總兵了。
孫元化就是因為吳橋兵變,被孔有德俘虜後放歸,卻最終還是被朝廷論罪處死。徐光啟想救,也救不了。要說是孔有德等人害了孫元化,也不算錯。
耿仲明聽了,也是預設,便沒再多說,跟著一起喝酒,把那些陳年舊事都拋在了腦後。
在原本的歷史上,要說對滿清的死忠,孔有德和耿仲明是及不上尚可喜的。不過在後世的名聲,終歸是孔有德要大一點。
在他們喝酒的同時,崇政殿內,氣氛卻又好了不少。因為尚可喜的第三次八百里加急奏章,是稟告駙馬伍忠的事情。隨著奏章一起過來的,還有伍忠和江南大鹽商樂慶天的盟約。
就見皇太極拿著這份盟約,那是樂得合不攏嘴啊!
江南大鹽商啊,這是有錢的主,這也說明,有足夠的實力和大清做生意。只要大清能出得起錢,糧食物資等等,就全都不是問題了!最理想的晉商替代商人,如今已有了!
皇太極最擔心的事情,最困擾大清的事情,差不多就能解決,也就不枉費一個女兒了!
高興之餘,他連聲稱讚道:“不錯,不錯,伍卿果然不負朕望啊!甚好,甚好,來啊,給駙馬府看賞!”
沒說的,皇太極毫不猶豫地往那盟約上蓋上他的玉璽印章。
見他這麼高興,范文程便也湊趣提醒道:“陛下,智順王在奏章中說了,明國漕運要改海運,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啊!”
皇太極一聽他這話,總算冷靜了下來。
尚可喜在奏章中再次提議,大清當壯大水師,如此一來,不但能斷了明軍過海侵襲之隱患,還能渡海過去,搶奪明國海運漕糧。一能斷明國北方糧食供應,二能補充大清所需,可謂一舉二得。更不用說,他日搞不好便能在明國隨處登陸,讓明國防不勝防。
而退一步說,江南那邊要和大清通商,如果大清沒有足夠強大的水師,不但不能擊退明國水師,就連和明國江南那邊的通商,都會受到嚴重的干擾。
皇太極聽得心中癢癢,恨不得他手中立刻就有強大的水師,搶他明國的漕糧去!
不過,他也算是滿清皇帝中精明的,因此,並沒有馬上拍桌子下結論,而是等尚可喜奏章中所提到的大鹽商樂慶生的心腹管事,隨船過來的見證盟約的樂天平,見面會談之後,他才會下結論。
在皇太極等待的時候,他派去的宦官便到了伍忠的府邸,傳達聖旨,給獎賞。
管家聽到,連忙跑回後院,匆忙去找固倫端靖長公主。不過她沒見到人,被門口侍女攔住了,由侍女進去通報。
等了好長一會時間後,固倫端靖長公主才出了房門,似乎有點不高興,不過臉色好像有點紅,隨著管家匆匆趕去前院接旨去了。
等他們走了之後,又有一人,從房子裡溜了出來,做賊一樣跑了。
要是伍忠在的話,就能認出來,這廝就是當初追著他到範府,想要打他的那個管事。
再說樂天平一行人,趕來盛京肯定不是八百里加急的,但也是日夜兼程地趕路。沒讓皇太極等多久,就見面了。
樂天平是貨真價實的,和樂天平一起趕來盛京的,還有伍忠帶去江南的隨從,皇太極也悄悄地召見了,兩相核對,根本不可能發現問題。
不用說,皇太極放心了。也就不管朝鮮君臣的感受了,一道旨意發了過去,還是八百里加急的那種,限期朝鮮水師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趕往金州。
另外,他還給金州尚可喜的水師撥下了不少錢糧人口。當然了,隨著物資滿足的同時,他也派了一個監軍過去。這個監軍,不是別人,就是曾被明軍俘虜過的圖爾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