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軍加入撲殺蝗蟲,等到這傍晚時分時,基本上也撲殺得七七八八了。雖然田間地頭肯定還有一些漏網的,但僅靠涇陽百姓,也要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完成。

經過這一次的“並肩戰鬥”,隨處可見涇陽百姓和大明將士在笑著交談。各地的方言,可能說得不是很懂,於是,手腳並用的解釋。讓人一看,這軍民之情,就簡直猶如兄弟之情一般了。

鄭崇儉暗自掃視著這一切,心中滿滿地都是欣慰。他身為三邊總督,在這流賊禍亂之始的地方,自然知道軍民的關係有多糟糕。可眼下看到的這一切,讓他相信,至少涇陽百姓,基本上都不可能有反意,會堅定地站在官軍這一邊。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涇陽縣令帶著涇陽鄉紳匆匆趕來御駕所在,一臉的汗水,官服都貼在身上了,奏請皇帝並天子勁旅入城歇息。

看到涇陽縣令的這個樣子,知道他也是勞累了一天,對他的憤怒之意少了很多。加上剛好又可以利用之前的事情,來對沖李自成所部的影響,因此他便淡淡地說道:“入城就不必了,百姓都累了一天,都回去休息吧。朕和將士們就在這城外紮營便是。”

說實話,對於皇帝進城休息,這些涇陽人其實是非常歡迎的。但是,對於這麼多軍隊入城,他們還是頭疼的。小小涇陽,這麼多軍隊,怎麼安排?睡大街總不好吧,睡民房?可就算所有百姓把房子都騰出來,怕也不夠吧?光是那麼多戰馬,都不知道怎麼安排啊!

此時聽了皇帝的話,這些涇陽鄉紳,不由得都為皇帝這麼體諒涇陽百姓而多了一分感動。加上之前皇帝甚至還親自為涇陽去撲殺蝗蟲,他們對皇帝的感激之情,就更是溢於言表了。

他們正想說什麼時,崇禎皇帝卻已經先開口了,告誡涇陽縣令,對於這次蝗災,一定要好好善後,否則決不輕饒。

涇陽縣令知道皇帝不會再處罰自己,不由得心中安慰的同時,又連忙保證,以後一定格盡職守,當好這個父母官。

聊完了這個嚴肅的話題,崇禎皇帝便露出一絲微笑道:“朕領軍南下平定賊亂,不能久待。這樣好了,就用隨軍攜帶的軍糧和涇陽百姓換撲殺的蝗蟲如何?”

一聽這話,涇陽縣令和那些鄉紳頓時大喜。要知道,剛才撲殺的時候,很多蝗蟲都是挖坑,掃進去之後活埋處理掉的。可如今要是能換糧食,那至少能挽回很多損失了。

因此,涇陽縣令連忙答應,然後和那些鄉紳一起,趕緊回去通告這個訊息。

崇禎皇帝看著他們離去,微笑著轉頭對鄭崇儉和李若璉,以及已經回到他身邊的賀人龍和吳三桂等人說道:“今晚,朕就請諸位愛卿吃一頓蝗蟲宴!相信朕,這味道絕對不錯!”

在後世的時候,不少地方都有蝗蟲的美食。崇禎皇帝曾經在旅遊的時候,就吃過一次。

大明將士開始紮營,這些都不用崇禎皇帝操心,一麻袋一麻袋的蝗蟲,扛到軍營這邊來換糧食,也不用崇禎皇帝操心。此時的他,就讓人挑選了一些蝗蟲,開始了蝗蟲宴。

一種做法是:將蝗蟲倒入滾燙的水中,扣鍋蓋,加大火勢,螞蚱由綠黃色變成棕色後,便撈出來進行晾曬,並摘去翅膀、刺腳。時間有限之下,自然就不是晾曬了,而是烘乾,然後油煎炸,那香味,讓等候著的文官武將們,甚至連崇禎皇帝自己,都不由得很想立刻嘗上一嚐了。

再一種做法,是將蝗蟲去翅腿,穿籤子上以碳火慢烤,烤時蝗蟲上要刷勻食用油,以保證烤出的蝗蟲外焦裡嫩。然後再撒上少許孜然粉,鹽之類的佐料等。這香氣之撲鼻,比起之前油煎還要讓人垂涎三尺。

……

當然了,這些事情都不是崇禎皇帝親手去做的,而是他講述之後,自有軍中老手去操作,而他也和其他人一樣旁觀。

夜色漸深,滿天的夜空中,星星耀眼可見。御駕所在的香氣,飄向四周,讓所有將士都不由得心生嚮往,皇上那做得蝗蟲宴,似乎非常好吃啊!

當然了,軍卒這邊的蝗蟲處理,就沒有這麼講究了。

等到快要做好之時,崇禎皇帝甚至還讓人傳來涇陽縣令,以及幾個積極做事的鄉紳,讓他們一起食用這蝗蟲宴。

當然了,崇禎皇帝先動筷子,每種嘗一口,每吃一種,他就露出很享受的樣子,連道美味。

他的這話,頓時引來不少“咕嚕”聲。卻是在座的文官武將們,忙碌了一天,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還被皇帝這麼誘惑,簡直是有點急不可耐了。

等到皇帝讓他們嚐了之後,一個個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文官還好一點,還講究點吃相。武將們,比如賀人龍等人,那吃相,就沒法看了。不過就算一邊吃,還在一邊連聲讚道:“好吃,好吃!”

事實上,這個時候,就算再難吃的東西,他們也會覺得香!

在這之後,在場的不少人回憶起這一夜的美食,一個個都非常地懷念。他們也私自再去做過一樣的蝗蟲宴,可是,卻再也沒有記憶中的美味。當然,他們是把這個區別歸結為皇帝的御廚手藝好的原因。

這個事情傳開之後,可以說人人仿效。皇上都吃的蝗蟲宴啊,又有那麼多人稱讚那蝗蟲宴的好吃,要是自己不吃上一吃,嚐嚐那蝗蟲宴的味道,就實在太讓人遺憾了!

就這麼著,有了皇帝的示範效應,大明境內地蝗災,就再也沒有歷史上那麼大的影響了。

除了預防得當,很少再有發生蝗災之外,還有很多富戶,一聽說有蝗蟲成群出現,就會立刻懸賞求購蝗蟲,吃上一頓盼望中的蝗蟲宴。

這一點,其實崇禎皇帝早就料到了,所以他才會在當時邀請了涇陽縣令和鄉紳一起吃蝗蟲宴,就是想讓這個訊息傳得更快一點。

不過有一點,卻是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

在他走之後,涇陽百姓為了紀念皇帝親臨涇陽這事,在他撲殺蝗蟲的地方和吃蝗蟲宴的地方,都立了碑來紀念。由此,又帶動了大明的文人墨客,只要有途徑附近的,都會跑來一觀,紀念皇上當年在這裡的往事,並且往往還會賦詩幾首。最終,這裡就成了涇陽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