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崇禎皇帝是來自後世,自然知道,張獻忠等人最終是怎麼樣的。既然再次起兵造反,那肯定不是熊文燦能平定的。

因此,他立刻再派人疾馳山海關,令吳三桂急行軍趕往京師,準備平叛。

同時,也讓御馬監轄下三大營做好開拔準備。安心練兵是來不及了,那就到戰場上去練。

可是,有一句話叫做屋漏偏逢連夜雨。崇禎皇帝從陳奇瑜的竊聽種子處,又知道了一個壞訊息。

逃進陝西東南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部,在前兩天的時候領三千多兵力殺出,來勢洶洶。急報到三邊總督府之後,讓陳奇瑜一下為難。

他奉皇帝密旨,正準備對付河套的土默特部,可是,事情還沒有進行,就在陝西地界,就有流賊重新造反,而且流賊首領還是之前很有名氣的李自成。衡量再三之後,他決定先領兵圍剿李自成所部。

崇禎皇帝看到這個訊息之後,不由得大為頭疼。因為他記得,李自成從商洛山中殺出之後,好像再也不可制,最終席捲天下,把原本的崇禎皇帝逼上了煤山。

由此可見,陳奇瑜的圍剿,不一定會有用。很可能李自成部會躥入河南,逃離三邊重鎮。

腦中出現了這些流賊作亂的地圖,讓崇禎皇帝感覺到態勢的嚴峻。

雖然因為自己穿越的關係,如今的局勢和原本歷史有了很大改變。至少孫傳庭沒有被下獄,盧象升也沒有戰死,洪承疇沒有因此調往山海關,更為關鍵的是,抄家了晉商等人之後,朝廷目前有足夠的錢糧善後滿清軍隊禍害的地方。

可是,在中原腹地這邊,至少還沒有受到蝴蝶效應的影響。如果不快速鎮壓流賊,到時候大明內部又會一片糜爛。從目前局勢看,李自成隨時可能進河南,而張獻忠那邊的那群反賊也很可能入河南,也可以東進或者南下,不知道多少地方會受到這些流賊的荼毒。

形勢嚴峻啊!

不過讓崇禎皇帝有點欣慰的是,在陳奇瑜和寧夏巡撫的交談中,得知寧夏巡撫鄭崇儉已經多次打敗試圖入關打秋谷的河套韃子,也就是土默特部。這讓崇禎皇帝心中一動。

想了片刻之後,崇禎皇帝下了決心。乾坤獨斷,撤五省總督熊文燦,押解進京問罪;同時任命三邊總督陳奇瑜暫代五省總督一職,立刻接手對流賊的圍剿,務必不能讓流賊四躥。同時,任命寧夏巡撫鄭崇儉暫代三邊總督一職。

在原本的歷史上,其實就是鄭崇儉接任了三邊總督一職,並且出兵圍剿躥入四川的張獻忠部,還打了幾次勝仗。但是,被張獻忠利用他和楊嗣昌之間的矛盾,結果他退兵回陝西之後,張獻忠又重新壯大起來,楊嗣昌獨力不支,又失陷宗藩,最終畏罪自殺。原本的崇禎皇帝就怪罪到鄭崇儉頭上,把他下獄處死。

但在這個位面上,卻是不一樣了。至少楊嗣昌因為晉商謀逆一案,已經被處死。

當崇禎皇帝這份旨意出來之後,朝廷中不少官員都有意見,覺得皇帝此舉不妥。

第一,熊文燦那邊情況還不知道,他的奏章還沒有到,只憑河南道巡按的奏章,會有失偏頗。

第二,情況不明之下,陳奇瑜才接任三邊總督一職,就立刻升任五省總督替代熊文燦,這種做法也不好。萬一熊文燦已經平定了流賊,那豈不是顯得朝廷沉不住氣,太過慌亂了麼?

他們的這些意見,崇禎皇帝都沒來得及說話,就有人解答了。這個解答的人,就是熊文燦本人。他的加急奏章,終於到京師了。

他的這份奏章中,不是說平定了流賊叛亂,而是向朝廷求援,要求重派勇衛營。因為,他之前的圍剿慘敗告終。

原來張獻忠和羅汝才等人合軍之後,將大軍埋伏在房縣以西的羅猴山,張網布陣,並派出一支隊伍佯攻敗退,引誘左良玉和羅岱追擊入山。結果中了埋伏,官軍一萬多人全部潰散。其中羅岱被活捉,左良玉丟盔棄甲,伏鞍而逃,甚至連軍符印信都跑丟了。

這種情況下,熊文燦再也隱瞞不下去,因為靠他自己,已經沒有能力鎮壓張獻忠等人了,才急報朝廷。

明白了前後經過,群臣為之譁然。他們沒想到,事情的發展,竟然就被皇帝給料中了。於是,群臣再沒反對意見,聖旨發出,押解熊文燦進京問罪,同時陳奇瑜接任五省總督一職,展開對流賊的圍剿。

同時,還有文官建議,流賊反覆無常,不如把所有投降的流賊全部殺了,以絕後患。以後不再招撫,趕盡殺絕。對於這個建議,在朝堂上還引來不少人的附和,再無一人提招撫一事。

對此,崇禎皇帝也沒有同意,如果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那流賊知道自己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肯定會反抗到底,增加平定賊亂的難度。

另外一點,根據崇禎皇帝的印象,至少在原本的歷史上,還是有不少流賊投降之後,就一直為大明徵戰。就如今的勇衛營中,就有原本的流賊,賀人龍當初招降過來的那些,不也是為大明英勇作戰,甚至有一些還戰死在和建虜的戰事中。

另外在南明時候,抵抗滿清最堅決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流賊出身的那些。後世赫赫有名的李定國,還有有名的忠貞營等等。

骨頭裡面的血性,搞不好那些流賊身上的,比在朝堂上的這些,反而要多一些。

如今大明要中興,還要爭霸世界,就是少那些有血性的漢子!

見皇帝不同意,不少官員就又提出了問題:前有楊鶴招撫,結果賊寇復叛而降罪;如今熊文燦招撫,賊寇又再次復叛,如今要押解入京。那以後誰還敢招撫,又如何分辨賊寇是否真心被招安?

對此,崇禎皇帝沒有猶豫,直接給出了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