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官員,那個不是在京畿之地有點產業的。可每次建虜入關,都要損失慘重一次。還有的人,不在京畿之地的產業,照樣受到了流賊的威脅。而流賊的產生和氾濫,有何晉商把大量北方物資送去遼東有關。這筆賬,怎麼樣也都要算晉商一份。

這件件樁樁的事情加起來,又那裡還有人會同情這些晉商,同情這些反賊的同黨。

崇禎皇帝在證據公佈完了之後,帶著怒意厲聲喝道:“這些晉商以及同黨,朕定為謀逆,可有過份?其他貪腐的,朕可有定為謀逆?朕告訴你們,朕是講理的,是以德服人的。如今,誰還有異議?”

聽到這話,文官武將就更是放心了,皇上果然理智,只是把這些晉商以及同黨定為謀逆而已。因此,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奏道:“陛下聖明!”

崇禎皇帝見此,稍微舒緩了一點心情之後,便公佈了勤王軍統帥的任命,正式進行了公佈。

也就是孫傳庭升任薊遼總督;洪承疇加太子少保,調任宣大總督一職。盧象升作為勤王軍統帥,打跑了建虜,可也被建虜掠走了二十來萬的百姓,還有失陷宗藩。這些過錯,晉商以及同黨要負主要責任,可盧象升也同樣要負點責任,算是功過相抵,因此調任保定總督。

另外,由宣大總督洪承疇舉薦,赦免陳奇瑜之罪,重新擔任三邊總督,負責防禦河套蒙古以及鎮壓流賊。

還有,晉州知州陳弘緒守住晉州有功,傳播守城經驗有功,賜同進士出身,升任登萊巡撫。原昌黎縣令左應選,受人汙衊受罪,如今已奉旨回京,同樣賜同進士出身,任順天巡撫。

還有兵部職方郎中楊廷麟,封為右僉都御史,明確其職責為按律嚴格選拔普通御史。

右僉都御史的官職,如果外出地方上,那就是已經夠格巡撫地方了,這也是對楊廷麟在勤王中來回奔波,掌管錢糧卻無任何過錯的獎勵。

另外,大明對御史的選拔,其實是有嚴格規定的。即規定御史必從進士及監生中有學識並通達治體者選任,吏員出身不得為科道官。

永樂以後,對御史和給事中的人選要求越來越嚴格。一般來說,年齡要在三十到五十歲之間,太過年輕者缺乏辦事經驗,而年齡過大則沒有朝氣。

宣德時又規定,新科進士不得直接授科道官;

成化時增加規定進士必須歷任三年以上,才有資格成為御史言官;

而到弘治時又規定舉人出身的教官必須歷任六年以上且才行出眾才能出任科道官。

對於這些規定,崇禎皇帝只有對第一條做了要求。也就是所謂的“學識並通達治體者選任,吏員出身不得為科道官”這個,這個是御史的基本條件,修改為精通《大明律》,無任何惡跡;如果是吏員出身,除以上兩個條件之外,還需要有刑事經驗,則可異地為地方都察院的御史;如果想升任京師都察院,則必須有十五年以上地方都察院履歷,且其履歷為優等。

之所以這麼改,是在大明朝,其實真正做具體事情的,都是那些名不經傳的吏員。而吏員這些,很多都是世代家傳的。精通律法的,也往往都是這些人。雖然有很多作奸犯科者,可總有一些對官場非常瞭解的。由他們來督查地方官員,反而會非常得心應手。給了其一條走上官場的光明大道,相信不少人會珍惜這次機會。

而所謂的精通《大明律》,自然是要向中進士一樣進行考核的。不但是會背《大明律》,還要能理解,能瞭解全國各地,特別是皇帝欽定案件。理解這些案件的背後,以此來解釋《大明律》中比較含糊的規定。

由此,崇禎皇帝相信,這會進一步推進《大明律》的細化,並對《大明律》中的一些規定作出改良的意見。這種事情,不好拍腦袋決定,而是透過事件驅動,根據大明的實際情況來完善。

當然了,主政地方的官員其實也要熟悉《大明律》,否則沒法判決地方案件。當然了,這些主政的官員是有其刑名師爺的,可以代勞。但是,御史不行,本人必須精通才可以。

另外,這次勤王戰事中要處罰的人,最主要的就是定了謀逆罪名的這些。另外,也還有一些人要處罰。比如之前奏章已經遞上來的,有關大同總兵王樸的。

此人在危急時刻,藉口雲晉有警事,拋下盧象升,未得軍令而私自逃離。不但如此,在躲了一陣,知道勤王軍大捷之後,殺良冒功,假裝是鎮壓了一批流賊而想借機邀功。對於這種人,崇禎皇帝沒有絲毫手軟,逮捕入獄,判斬刑。

於是,大同總兵王樸這個歷史上有名的逃跑將軍,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在這一次是逃過一劫,等到松錦會戰時坑了洪承疇之後,才被朝廷問罪殺頭,提前到了崇禎十二年。

在這次的勤王戰事中,王樸這個總兵,也是繼祖寬這個總兵被殺後的另外一名總兵官。

另外,誠意伯劉孔昭在這次安置難民的處理事件中表現讓崇禎皇帝滿意,因此,孫傳庭正式調任薊遼總督之後,他就成為了正式的京營總戎。這也是在這次勤王戰事中,唯一一個立下功勳而受到表彰的勳貴。

這次的朝會,在宣佈了這些決定之後,就散朝了。

隨著文武官員回衙,早已關注這次朝會動靜的外面,便很快知道了朝會的內容。

誰也沒想到,朝會內容竟然爆出瞭如此重大的訊息。京師百姓,對於別的都沒多少在意。一個個,全都在討論有關晉商通虜謀逆的事情。他們沒想到,建虜強大起來的背後,這些該死的晉商竟然做出瞭如此之大的“貢獻”。

可以說,作為京師百姓,幾乎每個家庭都在建虜的一次次入關肆虐中承受過苦難。因此,他們當然是恨死了那些晉商。對於皇帝把他們以及相關的同黨定為謀逆,一個個都是非常贊成了。

京師中不少做生意的晉商,都因此受到了連累。甚至不少晉商,要麼不敢出門,出門了也不敢說自己是晉商。

所有百姓都在盼望著,朝廷大軍快點把那些晉商押解進京。他們恨不得吃這些晉商的肉,喝這些晉商的血!為他們死在建虜手中的親朋好友報仇雪恨。

在這些晉商沒有押來之前,關在錦衣衛詔獄和東廠大牢的同黨,成為了他們想發洩的物件。反正罪證確鑿,等著那八大晉商押解進京之後執行。京師的百姓,就強烈要求向那些被俘的建虜韃子一般處理。

崇禎皇帝原本還不知道這個事,聽到關押建虜韃子的刑部大牢那邊,竟然在做那樣的事情,不由得有點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