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統統抓起來(為打賞次數300加更)(第2/2頁)
章節報錯
於是,廠衛還是在繼續行動,重點整頓吏部、都察院這兩處地方。特別是都察院,基本上御史言官都被抓入獄。
按理來說,都察院是監察百官,彈劾貪官,給皇帝提利國利民的建議;然而,到明末這個時候,不要說監察百官了,自己都是一個腐敗窩,沒有不貪的,沒有不收錢的。
比如廖國遴、楊枝起等人,更是明碼標價,誰給錢,就給誰說話;誰給錢,就給誰做事!還有的,更是成了黨爭工具,為了自個集團的利益,彈劾人不分對錯,只看是那邊陣營的。凡此種種,明末官場的腐敗,和都察院自身的腐敗,是有密切的聯絡。
加上都察院這些御史的活,就算換人,也不可能比他們做得還差。因此,崇禎皇帝就絲毫沒有手軟。反正抓了幾個御史之後,他們又供出其他御史,那也就不客氣了,接著抓便是。
很快,錦衣衛詔獄和東廠大牢都關不下了,就開始往刑部大牢那邊關。甚至一些和晉商賣國謀逆沒涉及,只是單純腐敗的,也轉到刑部大牢去。
對於這種情況,一開始,很多官員都是人心惶惶,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之前的時候,他們試圖裝病罷工來要挾皇上。可是沒想到,皇帝竟然派了廠衛和御醫出來,連堂堂吏部尚書,一旦被查實是裝病,一個欺君之罪的罪名下,那首級已經在和原首輔劉宇亮的首級作伴了。
皇帝這麼嚴厲的手段,誰還敢裝病?甚至連磨洋工,糊弄皇上,就是不幹活的這種事情,他們也不敢做。就怕皇上派人過來一查,然後又是腦袋不保,那就虧大了。
怎麼說呢,從宋開始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地理念,在大明朝弘治皇帝開始,又冒了出來。甚至很多次,一來,文官和皇帝對著幹,都是榮耀。
就算精明如嘉靖皇帝,為了讓自己親爹入太廟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都要鬧那麼多年,鬧出那麼多事情;還有萬曆皇帝,想換個兒子當太子,結果在文官的反對下,硬是沒有換成。
可以說,大明後期的文官,已經開始抱團對付皇帝,只是在天啟朝時,才受過一次挫折。宦官勢力膨脹,強力壓制了文官集團。這種情況,其實也算是對文官勢力膨脹的一種反應。
如今,在崇禎皇帝手中,他完成了部署,掌握了軍權之後,如此強勢地表現,又再次打擊了文官集團。而且這一次,是他佔著理的。不管是謀逆,還是貪腐,全都是人人唾棄的。文官就算想反對,他們在道理上也沒法站住腳。而這,又是他們能反對皇帝的根本。
因此,這一次,文官集團可以說連個還手的能力都沒有。
因此,在崇禎皇帝把都察院快抓空的時候,這些文官反而找到了一個反擊的點。就是皇帝你如此大規模地抓官員,打得旗號,不是謀逆麼?
要是說貪腐,那他們沒話說,可謀逆這種大案,又有幾個人敢犯?他們相信,絕大部分人是不敢犯謀逆大罪的。因為,你皇帝如此大動干戈地抓人,甚至連內閣輔臣到普通糧商都劃到了謀逆案犯裡面去,這就誇張了。
皇帝一直說有證據,可是,這個證據卻遲遲拿不出來。這又給了他們信心,覺得皇帝之前所說得證據,只是一種託詞,如今抓了那麼多人,騎虎難下,不敢再亮出證據,免得這些證據太過荒唐,讓天下人看清了皇帝在任性胡作非為!
為此,皇帝在抓人,他們就在暗地裡鼓動這個事情。把焦點集中在謀逆一案上。試圖從這方面突破,給皇帝一個教訓,告訴他,就算是皇帝,你這樣胡作非為,那也是要在史書上留下罵名的,暴君!
同時,他們把能各處送上來的奏章,各種要錢要糧,反正各種困難的奏章,全都送去內閣,呈送御前。又各自寫奏本,強調這些困難,必須要立刻解決。
比如說,原勤王軍救下的還有十多萬百姓,還有各地受此次兵災的百萬難民,各處被攻破燒燬的城池,全都需要朝廷救助,百廢待興,皇帝你看怎麼辦?你要是把當官的都抓了,誰來做這種事情?
甚至民間開始流傳一個傳言,說皇帝失心瘋了,不去救助百姓,反而瘋狂地抓做事的官員,這大明,是要亡了啊!
對於這種情況,崇禎皇帝不理,哪怕接到了洪承疇傳回來的捷報,他還是不理,一直按照計劃,基本上把都察院和吏部給抓了個遍,審訊出結果。
也到了這個時候,山西那邊的事情基本有了個收尾,八大晉商在各地的產業,包括那些依附在八大晉商下面的其他走私晉商,全都被抄家抓人。
總結了的奏章,快馬送到御前後,崇禎皇帝才開始召集朝會,準備好好說道說道謀逆一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