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幕僚、將軍,對繼續與袁旭作戰早就絕望。

將士們得到爭辯,袁旭令人從河北送來大批戰袍、鎧甲。

河北袁家,早就開始種植棉花。

棉織品穿起來,要比麻織品舒服很多。

換上袁家衣甲的將士們,也都接受了投奔袁家的結局。

自從奪取壽春,袁旭時常會出外巡視。

他每次外出,都會帶著曹操。

壽春城外不遠,有片並不是很高的山巒。

此處名為淝陵,與之毗鄰的,就是淝水。

淝陵,曾在東漢武帝時,被淮南王劉安選為煉丹的場所。

八位術士在此煉丹,因此得名八公山。

騎著獨角獸,袁旭帶著曹操和袁譚等人,走在淝陵的山道上。

“這裡景緻不錯,難怪我那位叔父曾膨脹到要稱帝。”登上淝陵山頂,袁旭眺望遠處。

他說的當然是曾被曹操擊破的袁術。

“當年我帶兵擊破袁術,如今又被公子擊破。”曹操回道:“可見天下該落在袁家之手。”

“不。”袁旭否定了他的說法:“天下是應該落在我的手中。”

他看向袁譚:“長兄覺得是不是?”

“顯歆說的是。”袁譚回道:“袁家上下,除了顯歆,也沒人有力挽狂瀾的能耐。”

“長兄這麼說,倒是讓我有點羞愧了。”袁旭嘴上這麼說,臉上卻絲毫看不到羞愧的模樣。

“我聽說公子令荀文若給百姓發放了稻種?”曹操問道。

“僅僅只是開始。”袁旭回道:“淮南可是個好地方,有句話怎麼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這裡栽種什麼成什麼,只要沒有戰亂,只要不起禍事,淮南可是絕對不會發生饑荒。”

“那也壓看如何統御。”曹操回道:“當年袁公路在這裡,淮南就是民生凋敝,路有餓死骨。”

“只尋思著如何享樂的人得到淮南,這裡還能好了?”袁旭冷笑:“能耐還沒多少,居然就敢稱帝。手下猛將、幕僚不少,到最後只能落個客死他鄉。我那叔父,也是挺能作的。”

曹操沒再吭聲。

從袁旭的話裡,曹操已經聽出他很不待見袁術。

其實袁旭不待見袁術,也在情理中,當年袁術可是曾與河北袁家有過數次相互征伐。

而且他總是會在世人面前毀謗袁紹,說袁紹是庶出。

身為袁紹的兒子,袁旭要是會對袁術有好感,才真是奇怪。

曹操並不知道,袁旭所以看不上袁術,更多的原因並不是站在河北袁家的立場,而是作為一個有著後世認知的人,在他自己的角度上,做出了相對客觀的評判。

“孟德認為我得天下,還有多少路要走?”袁旭突然問了一句。

曹操想了想,對他說道:“我覺得公子要走的路還長。”

“為什麼?”袁旭問道:“難道我驅使兇屍,也不能儘快平定天下?”

“不說南華會不會再與公子為敵。”曹操回道:“只說天下英雄,就有好幾人,不是輕易可以對付的。”

“你說的可是益州劉璋、荊州劉表等人?”袁旭故意說道:“益州易守難攻,即便驅使兇屍,也很難進入。至於荊州,人才濟濟、財富無窮,應該也不容易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