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災情已經穩住,被俘的青州軍也都徵募完畢。

袁旭離開的時候,仍然是隻帶了一兩百名衛士。

不過這一次,陪在他身邊的,除了袁譚,還有臧霸和孫觀。

“顯歆。”往淮南方向行進,袁譚總覺得不太安心:“曹操麾下能人眾多,只帶一百多名衛士,是不是過於冒險?”

“活著的將士只是固守。”袁旭說道:“討伐,還得靠死去的。”

他輕而易舉擊破臧霸和孫觀,已令袁譚折服。

然而曹操並非倆人可比,袁旭只帶百餘名衛士征討,難免讓袁譚有種他過於自大的感覺。

臧霸和孫觀反倒對此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倆人曾與袁旭作戰,都知道他的本事。

曹操麾下雖然能人眾多,只要沒有仙人助陣,阻攔袁旭,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袁旭出兵淮南,直逼壽春。

得到訊息,曹操大驚,把荀攸等人召集到堂前商議。

“我本以為臧霸能夠阻攔袁顯歆至少三五個月,哪想到一觸即潰,如今他正往淮南趕來,如何應對?”曹操問眾人。

“城外壕溝已挖成多半。”荀攸回道:“如今也沒別的辦法,只能暫且用著。”

“僅憑壕溝,哪裡能擋得住袁顯歆?”曹操說道:“他可是能夠驅使兇屍。”

程昱起身建議:“主公可令人前往別處求援,一旦有後援,還怕滅不了袁顯歆?”

“去何處求援?”曹操問道。

“西涼馬騰、韓遂過於遙遠。”程昱回道:“最合適的,只有遼東公孫度。”

“公孫度年老體衰,如今垂垂將死。”曹操皺眉:“他又怎麼會……”

“公孫度掌控遼東,不受朝廷制約,可見他是打算獨立於朝廷之外。”程昱說道:“只要主公曉以厲害,我認為他必定會起兵襲擾河北。一旦河北受制,袁顯歆豈有不回的道理?”

“誰去合適?”曹操問道。

“我去。”程昱毛遂自薦:“事出緊急,別人去,倒是讓人放不下心。”

“有勞仲德。”曹操說道:“能不能守住淮南,全在你可否說服公孫度。”

“主公放心,我必不辱使命。”程昱應下。

廷議結束,程昱就離開淮南趕往遼東。

曹操則與眾人登上壽春城牆,眺望袁旭可能出現的方向。

“官渡一戰,曹家本已佔儘先機。”曹操嘆道:“哪想到橫空殺出個袁顯歆。袁本初生子數人,其中不乏才俊,我也從沒放在眼裡。只是袁顯歆精通妖法,讓我如何應對?”

“袁顯歆雖然精通妖法,主公也不是全然沒有獲勝的可能。”荀攸還在開解:“等他來了,一戰才知。”

“斥候回報,他只帶了百餘衛士。”曹操說道:“如此託大,豈不是認為淮南已在掌握?”

荀攸回道:“他越是託大,主公越有機會。”

“怎麼說?”曹操問道。

“程仲德去了遼東,可我們也不能只盼著他說服公孫度。”荀攸說道:“袁顯歆正往淮南趕來,趁他還沒到,主公仍可做出部署。”

“如何部署?”曹操追問。

“事先派出一支人馬在城外蟄伏。”荀攸說道:“等他來了,那支兵馬趁其不備突然殺出。憑袁顯歆身邊那點衛士,難道還能保得住他?”

曹操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內外兼備,出其不意。”荀攸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