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壽春出發的不止程昱,還有賈詡。

倆人一東一西,一個往青州,一個去幷州。

官渡之戰與倉亭之戰時,袁譚都在青州同曹操麾下臧霸對峙。

程昱先到臧霸軍中,隨後再去求見袁譚。

奉袁旭命令前往青州的蔣幹還沒走,程昱又來了。

袁譚把辛評、辛毗兄弟請到書房。

兄弟倆進屋,辛評問道:“公子召我倆,是不是為了四公子?”

袁譚回道:“他的人還沒走,程昱又來了。你們認為我該見誰?”

辛評問道:“主公把河北交給四公子,公子怎麼看?”

袁譚冷下臉:“父親偏愛他,我有什麼法子?”

“看來公子已經認同。”辛評說道:“不如把程昱捆了,送去鄴城。”

“三弟發配民間,二弟倒是保住刺史一職,兵權卻被奪走。”袁譚問道:“你們認為他會讓我保有兵權?”

“公子和他倆不同。”辛評回道:“臧霸重兵盤踞青州,要不是公子,早就長驅直入殺進河北。難道四公子看不出?”

“他手下能人輩出,隨意支派一個,也能把我替了。”袁譚搖頭。

辛評的意思很清楚,既然認同袁旭,就擒了程昱向鄴城示好。

袁譚卻不想那麼做。

辛毗問道:“公子想從四公子手中奪回河北?”

“他會驅使死屍,我們哪是敵手?”袁譚一臉懊惱:“就連曹操也在他手上連連吃虧,何況是我?”

“既然沒有勝算,何不早些示好?”辛評又說:“三公子有前車之鑑,可不能像他一樣。”

“萬一他真的削奪我兵權,該怎麼做?”袁譚還是擔心兵權會被袁旭奪去。

“至少可以保住青州刺史。”辛評回道:“二公子與三公子的下場可是不同。”

辛評、辛毗都傾向於投靠袁旭。

袁譚沉默良久,吩咐衛士:“把蔣子翼請來。”

衛士請來蔣幹。

蔣幹進門,與袁譚等人見了禮:“長公子打算什麼時候啟程?”

“我就問你一句。”袁譚問道:“假如去了青州,四弟打算怎樣對我?”

“公子與長公子是一父同胞,難道還會加害不成?”蔣幹問道:“敢問長公子,想要的是什麼?”

袁譚被他問住,愣了一下反問:“他能給我什麼?”

“長公子有的,多半還會有。”蔣幹回道:“袁公故去前,把河北交給四公子,不就是要他好好照料兄弟?”

“兵權能不能給我留下?”袁譚說道:“帶了這麼多年兵,將士們早已習慣隨我上陣……”

“倘若袁公把河北交給長公子,我家公子卻手握重兵,不知……”蔣幹沒有把話說完。

袁譚明白了他的意思:“子翼先去歇著,容我想想。”

蔣幹告退。

他出門後,袁譚抓起桌上的杯子,一把扔了出去。

“公子息怒。”辛評和辛毗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