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典故,流傳到後世的不算少。

提起田豐,無論正史、野史,對袁紹的評價都是氣量狹窄、不能容人。

以往看到這些,袁旭心裡都有疑惑。

真的氣量狹小不能容人,袁紹又怎麼會在短短數年內招攬賢才、一統河北。

得到他的提醒,袁旭才恍然明白。

歷史終究是人編撰。

但凡由人編撰的東西,都會新增作者的感情因素在其中。

歷史事件的起因和結果或許不會有太大出入,可摻雜其中的情緒、理由,卻不一定真是記載的那樣。

兩害相權取其輕,袁紹的做法,看來並不像傳聞那樣錯的離譜!

“父親教誨,我都記下了。”袁旭回道。

袁紹打量著他,突然問了一句:“你今年有十五了。”

“再有一個月滿十五。”

“該選門親事了。”袁紹問道:“河北上下,有沒有你看上的姑娘?”

提起親事,袁旭想到一個人——因端莊美麗,而被描述為洛水女神的甄宓!

“倒是有一個。”袁旭回道:“只是向她家提親,怕不容易。”

“官渡一戰,我雖敗了。”袁紹冷下臉:“只要在河北,向任何人提親,應該還不會被回絕。”

“有父親成全,必定萬無一失!”袁旭說道:“我看上的,是中山甄家之女,甄宓!”

袁紹一愣。

甄宓?

這個名字他再熟悉不過。

官渡開戰前,他曾派人去甄家打過招呼,要迎娶甄宓進門做兒媳。

甄家也已答應。

他那時考慮的是二子袁熙。

“甄家之女恭順賢良、美豔無雙。”袁紹說道:“我確實想過要她做兒媳,只不過……”

“請父親成全!”猜到袁紹要說什麼,袁旭先一步道謝,把他的嘴給堵上。

袁紹只和逢紀、審配等少數心腹提起此事,並沒有告訴袁熙。

袁熙和袁旭都是兒子,甄宓嫁給誰,對做父親的來說並沒什麼區別。

何況袁旭剛還救了自己,立下功勞不小。

於情於理,把甄宓許配給他,都說的過去。

斟酌了利弊,袁紹又問了一句:“甄宓已經十六,你才十五,比她還小一歲……”

袁旭回道:“比我大一歲,成親後應該更懂得疼人。”

“要是真的喜歡,父親為你做主。”袁紹終於點頭。

答應袁旭,也是他認為之前的打算袁熙並不知情。

袁紹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他身邊的心腹,各自都在支援某位公子爭奪繼承權。

雖然袁熙既不是長子,也不是正室劉夫人所生,得到會迎娶河北第一美人的訊息,也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