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在蘇洋第二波打壓曰元之後,鎂連儲正式透過了參務院的議案,正式啟動了降息。

在這種情況下,全世界的避險資金都不約而同的開始到曰元避險。曰元在不停的買進,價格在不停的攀升,漸漸就超過了75的大關。

一切就像是無數次鎂元降息,資金避難的套路重複一樣,好像沒有任何區別。畢竟國家的政策不會輕易的更改,短時間也不會出任何的問題。

但是卻沒有人發現,在三大金融市場,有一些金融賬戶依然在不停的拋售著曰元。

只是這個拋售的規模從百億曰元漸漸降低到了幾億幾億的“小規模”拋售,越來越引不起人的注意,也幾乎對匯率造不成影響...

時間轉瞬即逝,很快,又半個月過去了。就在所有人認為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日本網上突然出現了很多反對曰元升值的帖子和報道。

這些帖子和報道一看就是專業人士寫的。他們指出了曰元升值其實潛藏了巨大的風險,對島國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曰元升值,會對進出口貿易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現在...日本的東西在國際上,已經因為價格太高,開始賣不出去了...

一開始這個聲音只是在網際網路上傳播。很快,日本的各大媒體、報紙都開始轉發或者撰寫了此類訊息。

一些知名的經濟學家也在報紙或者媒體上開始講解匯率升高到底是利還是弊。

總的來說,匯率的提高,利弊都有,但弊大於利。

利好的是本國人民的生活,不僅所有人的資產都在無形中升高了,而且可以以更低廉的價格購買國外的產品。

畢竟在國內生活的人,只使用本國貨幣。原本1鎂元的進口商品,在國內買要用80曰元;現在只需要75曰元了。

生活當然就輕鬆很多。

而弊端則是整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同樣價格的產品,因為匯率提升,賣到國外,會導致價格提升。

比如一件原來成本在80曰元的物品,賣到鎂國,只需要1鎂元加上利潤。現在就需要1.07鎂元加上利潤。

無形中,報價就會提高。

可能一件商品提高0.07鎂元,可能感覺沒什麼。但是如果擴大到百萬件,千萬件,乃至億件物品呢?

那數字就非常的駭人了。

各個國家的供應商很快就會因為價格問題,而考慮放棄採購日本出口的商品。

日本的科技產品、汽車、化工等各個行業的物品,不管是什麼,只要是出口到各個國家的,都會無形中降低競爭力。

而如果不提高報價,壓縮利潤,維持原來的價格。那麼日本進出口的企業利潤會降低很多。

而且不僅如此,因為國際貿易大都用鎂元結算,而這些鎂元是要換回曰元的。現在曰元升值,賺的錢其實會再次縮水很多。

兩次縮水下來,日本所有涉及進出口的企業都將舉步維艱。

所以很多經濟學家推斷,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很快日本各大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銷售額就會銳減。

除了對涉及進出口的公司有影響之外。

因為國外的產品來到島國更便宜了,在價格上,國內的一些產品很可能競爭不了進口的東西。島國的民眾同樣也會更傾向於採購國外的產品。

長此以往下去,國內的中小型企業也會被擠壓生存空間。日本很可能面臨製造業凋零,工廠倒閉,工人下崗的困境。

其實早在之前曰元升值的時候,各大公司就都對此有了一定的覺察。

但是因為已經很多年沒經歷曰元升值帶來的出口壓力,再加上所有的進出口貿易,都會預先進行外幣套期保值(在確認訂單之後,預先在市場上出售收款日期的外匯期貨,等在收到錢後再平倉,這樣可以讓這筆交易的匯率不會影響最終的利潤),所以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警覺。

但是現在有了媒體的報道,加上經濟學家的提醒,他們也終於發現了問題。紛紛開始進行調研。

很快,他們就得出了結論:對短期的交易影響不大,因為合作伙伴早都已經對沖了匯率波動,但是對中長期的生意影響確實非常大。

於是,一個月前,所有人都在為國家保護住了匯率而開心,結果沒想到一個月之後,一切都逆轉了!

因為鎂國突然的降息,導致國家保住匯率,居然是一個最糟糕不過的舉動?

居然會讓進出口出大問題!?

事情還能這麼反轉?

所有人都傻眼了。

而就在島國因為外匯問題,鬧的沸沸揚揚的時候,日本國內突然響起了讓這屆內閣解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