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她的感應當中,整個峽江已經水汽瀰漫,這代表著這裡很快就會化為澤海...

.........

與此同時....

“各位觀眾朋友,這裡是國家電視臺,此刻,我們來到了峽江大堤抗洪一線。”

“六月下旬開始,長江中下游地區普降暴雨,導致水位節節攀升。”

“而為了能儘可能的減少損失。國家緊急調動資源進行抗災搶險,並疏散在沿岸居住的百姓。更是派遣了幾十萬子弟兵前來救災搶險。”

“我們現在看的就是峽江大堤的情況。”

隨著記者披著雨衣,冒雨直播,峽江大堤那數之不盡的子弟兵正在一塊塊往上壘著抗洪沙袋的場景傳播到了全國每一個觀眾的眼中。

抗災抗災,抗的是災。但救的是人。

在這種大型天災面前,只靠國家的努力是不行的。要讓災民知道自己正在經歷的是什麼,要喚起他們自救的心理。也要透過電視廣播,讓有志之士參與到救災當中。

只有這樣,才能把災難的損害壓到最低。讓災後的重建更加的快速。

每一次大型災難,都會湧現出數之不盡的無名英雄。正是他們不遠萬里,參與到去災區的救助中,才讓原本的災區變回美麗的城市。

而看到人民子弟兵在那奮勇抗洪,努力搶險,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一個個都熱淚盈眶。心中既有對災難的痛恨,也有對自己祖國,對這些子弟兵的自豪。

在堤壩前採訪是經過事先溝通的。

雖然時間很短,但畢竟會對整個救災過程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記者在急匆匆的報道了一下之後,就乘上專用的採訪直升機飛起,在空中繼續直播著整個過程。

直升機下面,子弟兵們冒著暴雨,喊著號子,扛著沙袋,扛著工具奮勇的衝上了堤壩,而記者也在聲情並茂的解說著。

但是漸漸的,不管是記者,還是子弟兵們都發現了事情有點不對勁。

因為水流越來越湍急,攜帶的砂礫,和泥土越來越多。

而堤壩上的水位也越來越高。

有水利方面的專家組不停的在各處測量著,臉上溼漉漉的,不知道是汗還是雨水。

測量了半天之後,他直起身,一邊交叉揮舞著雙手,一邊朝著指揮處大喊,“不能再堵下去!不能再堵下去了!再堵下去,要出大問題的!”

有負責這方面的大佬見狀,連忙上前和專家們交流了一番。

交流完,他又步履匆匆的回到指揮處,拿起身邊的電話聯絡了一番。

對著電話交流了一番之後,他結束通話了電話,回到專家組那,眉頭緊皺的搖頭道,“不行啊!下游的水位也非常危險,如果放水,他們就完了!”

水利專家頭上的汗越來越多,他們緊急的拿著紙筆劃算著,臉色也越來越凝重。

這一次的暴雨來的實在太猛烈了,疊加了颱風,導致整個長江流域的水都滿了。根本就沒辦法疏導。

現在各個堤壩幾乎都已經達到了承受的極限,一旦有一個出了問題,很可能會出現全面的潰敗。

為首的一個專家在堤壩上踱著步子,踱了半天,最後他一咬牙,步履匆匆的回來,然後大聲喊道,“現在水流越來越急,我們這邊儲存的水量太大了。一旦被沖垮,整個下游就全完了!”

“我們必須放水,一要緩解我們的壓力,二是要給上游增添一道保障!”

大佬回喊道,“但是下游已經快撐不住了,我們放水,他們也完了啊!”

專家一指旁邊,吼道,“我們往旁邊放!下面峽江縣,他們整體地形是一個低窪的盆地。”

“我們在大壩旁掘口,把水引過去,讓那裡成為蓄水池。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緩解整個上游的壓力。”

一聽專家的方法,大佬頭都大了,“那可是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大縣啊!雖然人都撤走了,但是誰知道有沒有冥頑不靈的人還待在那,如果直接水淹了,先不說造成的經濟損失,要是把人淹死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