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出發(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這個時代,會說日語的中國人不是很多,而且,一旦某個人會說日語,容易被他人誤會成為漢奸。後世影視劇中,常常有又肥又胖的翻譯官,在鬼子面前聽候呼叫,但這些,其實只是影視劇的效果罷了,而且日軍侵華時期的翻譯官,是不需要中國人來擔當的,一方面自己國家有足夠的人才,另一方面,日本的法律,就禁止中國人當翻譯官。
最重要的,是日本人中會說漢語的不少。
眾所周知,日本的文化,大部分都是學習傳承中華文化的。在日本,很早就有漢語教學機構。日本學習的漢語,主要是以南京話為官話。在日本的大學裡,這些機構就是漢語教學的主力,而侵華戰爭期間,這些大學教育出來的漢語人士,成為了翻譯官的主力。
在一些偏僻的城鎮或者小部隊內,用中國人當翻譯官也是存在的,日本為了與中國漢奸溝通方便,就發明了一種協和語。協和語並不能稱之為語言,就是簡化的溝通,但有著鮮明的特點,通俗易懂,語句短小,以方便雙方能聽懂。“你的、我的、他的”是構成協和語的關鍵,還有一些在抗日神劇中出現的,例如“花姑涼滴”“大大滴”“你滴”等。
也就是說,這一類的翻譯官其實也不是太懂日語。陳修教出來的這些人,完全可以秒殺這一類的翻譯官。
開始的時候,戰士們是不明白為什麼要學日語的,可以說,日語算是他們的第一外語了,英語德語那些才是第二第三外語。
經過陳修的解釋,眾人才明白會日語的重要性,在軍餉的壓力下,各人也不得不開始拼命的學習起來。
此次跟著陳修出來的十二個戰士,分別叫做韓松、秦陽,目前是他這個隊伍的兩個副隊長,接著是張三、孔季、呂阿牛、孟有錢、杜空、葉小凡、唐三寶、麻二狗、駱駝、劉風。
雖然名字普通了一些,甚至有的奇奇怪怪,但,陳修不能否認,這群人也都是人才,不然,也不會選他們跟著自己任務了。
過了十多分鐘,韓松和張三等人拎著幾隻野雞和野兔出來,秦陽則是帶人撿了柴火回來。
漢中境內,水資源還算豐富。
至少,他們一路上找水不是問題。
看著眾人收拾著吃食,陳修笑了笑,看了看手錶,時間也快11點了,難怪這群人會提出要弄吃的,挺好的。雖然,他的隨身藥房倉庫裡不缺吃的。
山清水秀,微風陣陣。
陳修感嘆,可惜,大好河山竟有日寇這樣的侵略者。
對於日本人,他是從骨子裡就很痛恨。原主在日本求學,被活活打死。更別說,他是從後世來的,見過太多日本人的不要臉了,對於這個貪婪又死不認錯的民族,陳修是真的一點好感都沒有。
當然,他討厭的,也僅僅是那些不認錯的人,而非所有日本人。
他太愛這個國家了,不想看到祖國泣血,所以,他要盡全力,讓祖國迅速的強大起來,他要讓華夏,站在世界巔峰!
哪怕這個過程,很長。
路途辛苦又孤寂。
他也不會放棄。一個能當醫生的人,是怎麼會害怕孤寂的呢?
陳修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鼻子卻不受控制的聞到了烤肉的味道,轉眼一看,兔子和雞已經清理好放在火上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