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尚書胡應臺聽了也馬上附和道:“獄中已人滿為患,需要輸送一批為好。”

這一年來的罪囚,自從確定藩王封建北美的國策後,就一直存著,只等確定大型補給點後發配過去勞改。因此,胡應臺才有此一說。

而修建大型補給點,肯定是由近及遠。

起點的海參崴目前還在建虜的勢力範圍,不把建虜消滅,或者趕跑,是不可能去修建的。

那麼所有官員的腦海中就出現了第二近的那個大型補給點,就是北海道島的北端。

鍾進衛一直以為北海道是日本的一部分,但看李維所帶回來的註解,卻是一個蠻夷居住的地方而已。

他還記得那註解上的大概,說北海道叫蝦夷地,住著身材矮小,身上渾身長毛的蝦夷人。

不過在北海道也發現了日本人的蹤跡,他們築有一城,並以此為據點在北海道海域活動。

“陛下,既然已經確定了補給點,不若就將罪囚流放過去,開始修築補給點吧?”首輔溫體仁先開口建議道。

沒等崇禎皇帝反應,戶部尚書畢自嚴出列反對道:“可那北海道還有日本人在,如若我大明前去修建大型補給點,可能會受其侵襲。”

他不想白白浪費了錢糧,最後卻被倭寇給毀了。

崇禎皇帝一聽,之前剛想答應的念頭又收了回去,準備再聽聽其他臣子的意見。

兵部尚書楊鶴對此有不同意見,他直接對畢自嚴道:“畢大人不要忘記了,日本人剛來大明朝貢過,定了藩國的身份,怎麼可能轉眼就又來攻打我大明呢?”

畢自嚴對此不敢苟同,反駁道:“確定了藩國的身份又怎樣,日本人出爾反爾的德行,又豈會時刻記得自己藩國的身份。”

“但日本使者剛瞻仰了大明兵威,就算借他一個膽,怕也不敢這麼快就翻臉。”楊鶴豈會被畢自嚴駁倒,馬上又找了個理由。

“楊大人,此言謬也,日本人......”一邊的禮部尚書也加入了舌戰。

“......”

最後殿內大部分人都參與了進去,爭論到底是不是該馬上動手去修建北海道的大型補給點。

崇禎皇帝等了好一會,還是沒有一個結論,臣子們誰也沒有說服誰。

他正等得有點煩躁了,忽然發現鍾進衛一直沒有發言,只是盯著地圖在看。

於是,他開口問道:“鍾師傅,你對此有何建議?”

文華殿內正在唇槍舌戰的大臣們一聽,對啊,怎麼就忘記中興侯了呢!於是,他們都停止了爭辯,看向鍾進衛,準備聽他的建議。

鍾進衛見殿內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便指著屏風上的地圖道:“雖然日本人在北海道的最南端活動,但將來難保不會在北海道碰面。因此,臣以為,最好是先了解這最南端日本人的具體情況,然後再採取對應的措施,目的就是一個,北海道只能屬於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