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繁體和拼音(第1/2頁)
章節報錯
小男孩低頭想了一下道:“有的字好複雜,先生每天教好多字,我還沒來及跟著寫完一個字,就又教下一個字了。”
鍾進衛一聽,想起來了,現在用的還是繁體字,筆畫多,好多字還非常相似。對於這些幼學的小孩來說,要認清很多筆畫的繁體字的區別,確實是比較困難的。
自己是成年人,有後世簡體字的基礎,也是經過很長時間後才漸漸地掌握了最常用的繁體字而已。就算到了現在,如果遇到生僻點的繁體字,還是寫不出來。
並且成人熟練之後,書寫大量筆畫組成的繁體字,比起幼童剛學之時要快太多。如果不放慢書寫速度,幼童肯定跟不上。
小孩對鍾進衛很是感激,就無話不說道:“叔叔,這些其實沒關係。我回家後,自己在泥地上可以再寫。但常常忘記字怎麼唸了,第二天上學就挨先生打手掌心了。”
說到這裡,小孩見鍾進衛有點驚愕的樣子,就挺了挺身子,又連忙補充道:“但是,我捱打是最少的!”
鍾進衛眉頭微皺,問小男孩道:“不是有拼音麼,你是忘記拼音了?”
“拼音?叔叔,什麼拼音?”小男孩有點迷糊,問鍾進衛道。
鍾進衛忽然想起,自己潛意識裡一直以為是有拼音的。可聽小孩這麼說,好像這個時期還沒有拼音。
其實拼音已經有了,而且已經有幾個版本。
元朝忽必烈時的國師八思巴根據吐蕃文字制定的拼讀漢字法,在蒙元被推翻之後就沒再使用;
還有一個本土的版本是這個時期出現了用簡單的同音漢字來進行漢語拼音的做法,這種做法經過幾次變遷後,後世在臺灣仍然還有在使用。
同時在天啟末年,也出現了拉丁字母拼音,是由法國傳教士金尼格和大明的韓雲、王徵等人一起合作下,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彙。
但以上這些都沒有經過官方推廣,大部分還是使用中國代代相傳的“兩字相切”讀音方法。就是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來拼出第三個字,這種方法很繁瑣,還經常讀不準。
作為後世穿越而來的鐘進衛,第一時間自然就想到了推廣拼音。只要自己把拼音一套默寫出來,再交給徐光啟等人根據明朝的實際情況去修改修改,經過後世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一套拼音就能在十七世紀推廣了。
鍾進衛想到這裡,就問小孩道:“你所在讀的幼學是在哪裡,能帶我過去看看麼?”
“好啊,好啊!但叔叔,現在天太熱,我們都放假了,先生也回縣城去了。”小孩先是答應,然後想起放假,就提醒道。
鍾進衛聽了不由一笑,原來這時候也有暑假一說,還都放假了。他想了一會,就又問道:“那你知道你先生住哪裡麼?”
小孩搖搖頭,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我還從來沒去過縣城。”
鍾進衛聽了就轉頭看向吳莫泉,見他也是慚愧地搖搖頭,顯然也不知道幼學老師的住所。
正當鍾進衛想問別人時,顧百川低聲向鍾進衛稟告道:“老爺,他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