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太湖之後,天氣突變,烏雲密佈,忽然下起了狂風暴雨。

原本平靜地湖面一下變得波濤洶湧起來,船隻在隨著波浪高低起伏。光線變得很暗,彷彿已到了晚上一般。

雖然他們多次坐過海船,不是沒見過這樣的場景。但現在這船不是海船,又要顧及到國公的安全。顧百川便馬上請示鍾進衛道:“國公,現在已快近傍晚,現在又下起了暴雨,繼續趕路不是很安全,屬下建議還是儘快靠岸,找地方歇息一晚再走。”

鍾進衛也不堅持,點點頭道:“好,你去安排吧。”

顧百川得了答覆,便去找了船老大道:“現在天色不好,儘快找個地方靠岸。”

他有點擔心這天太暗,如何能順利靠岸也是一個麻煩事。

誰知船老大卻爽快地應了一聲,當即諮詢道:“客官,前面不遠有座法華寺,去那邊可以借宿,如何?”

顧百川看看天色,眉頭微鎖,有點擔心地道:“這麼黑的天,你們能找到地方麼?”

船老大一笑,帶著顧百川轉了個方向,用手指著道:“客官請看,那處地方亮著燈光,專門給太湖上來往船隻指示方向的,因此不用擔心找不到地。”

顧百川轉頭看去,發現遠處一座山上果然有亮光。不由得讚道:“如此大的風雨,卻絲毫不影響那燈光,真是不錯。”

“那是,這可是蘇州徐巧匠建的山頂亭子。”船老大是蘇州人,在運河上討飯吃,來往太湖時,都受惠於這燈塔,因此頗為自豪地介紹道。

“好,那就靠過去。”顧百川吩咐一句,便回去向國公稟告情況了。

鍾進衛一聽這事,也有點好奇。如此大風大雨,一個亭子裡的燈光卻絲毫不受影響,真是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才行。

不過他也沒多想,這事就這麼過了。

大約半個時辰之後,船便在漁洋山靠了岸。此時雖然已經沒有了剛開始的大風大雨,但雨卻沒停。以致於長儉不滿地嘮叨道:“這雨下個沒完,怎麼就不往北方分一點,這老天爺也真是!”

北方多旱,南方多澇,就是現在大明的基本天氣情況。鍾進衛也是暗自搖搖頭,要能南北平均,歷史上的大明也不會在這個時期滅亡了。

船老大派人引著鍾進衛一行人,一直過了這座漁洋山的小山,在後面的法華山找到了法華寺。

作為一名迎客的知客僧,分辨貧富貴賤的眼力是必須要具備的。他見這大隊人,個個氣宇軒昂,牽著高頭大馬,顯然來歷非凡。

於是,一邊小心接待,一邊派小沙彌飛報主持。

鍾進衛倒不想多事,讓顧百川捐了些香油錢,和主持閒聊了幾句,就早早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