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鍾進衛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以赴,用各種手段提高大明的糧食產量和儲備等等,反正目的就是一個,不要餓死一個大明百姓。

至於其他事情,他也有參與,但重心暫時並不在那些事情上面。

比如修建大型補給點,現在已經派出工匠前往釜山、海參崴和北海道,除釜山是會僱傭朝鮮百姓之外,海參崴和北海道將會押解建虜戰俘前去修建。

因為建虜戰俘夠多,因此朝廷已決策,同時還要開始修建堪察加半島和阿留申群島上的補給點。

剩下的建虜戰俘將會暫時安置在鞍山挖鐵礦,等待下一批補給點的修建。

至於那些罪囚,按罪行輕重,發往遠近各個補給點做一些輕點的活計。刑期滿了之後,便會釋放回國。

此時的鐘進衛,剛剛從紫禁城出來,在去皇家研究院的路上。

他的帶刀護衛,已經增加到了十人,東廠調過來的番役,更是達到了二十人,仍然是顧百川和王鵬為首。

一行人全都騎著馬,浩浩蕩蕩地走在街上。只要是京師的百姓,雖然他們很多人沒有見過鍾進衛,卻也能從服飾上猜出為首的那位,是他們尊敬的興國公。因為只有鍾進衛的護衛中,才有東廠番役。

沒人敢打擾國公爺,都及時避到了一邊,然後用尊敬的眼神目送國公爺遠去。

鍾進衛對於京師百姓對他的感覺,也有所察覺。正因為這樣,他看著街道上的繁華,心中的壓力就更大了。

這表面的繁榮,到底能不能持續,發展成為真正的繁榮,一切都在糧食這個問題能否解決。

鍾進衛帶著期望,來到了研究院。也不用門衛通報,直接熟門熟路地找上了微伯宋應星。

在宋應星的詫異和驚喜之色中,未等他上前參見,鍾進衛就已經先問了:“長庚,去年交代的那些農作物,情況怎麼樣了?”

宋應星一聽,就知道興國公是指蕃薯、玉米和土豆。他見興國公如此著急這事,就連忙稟告道:“國公,在京師及其附近幾個省份試種的產量,都不是很如意。不過每種都有一些差別。”

簡單說了一下,緩了緩興國公迫切的心情,宋應星就先請鍾進衛上座。光站那,就顯得太不禮貌了。

鍾進衛也無所謂,直接往上座一坐,然後就抬頭看著站自己面前的宋應星,示意他繼續說。

“國公,蕃薯好像是怕冷,因此北方試驗的結果很不理想。不過根據國公的建議,在農田和荒地上都進行了試種,發現產量差不多。也就是說,蕃薯也可以種在荒地上,可以不佔原有農田。只是產量太低,還需要不斷改良品種才行。”

鍾進衛聽得點點頭,馬上指示道:“你接下來要儘量選取那些不太怕冷的品種,朝廷準備往遼東大面積種植,能收穫多少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