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兵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多爾袞在得到上次明國有關皇太極想議和的答覆之後,便已有了這條對策。
如果來日明國再次進攻,而皇太極又無能耐應對,在大金生死存亡之際,便用皇太極的腦袋去平息明國的怒火,把一切罪責推皇太極身上,誰讓他是大金的大汗。
然後用更低的姿態來面對明國,去掉國號也無所謂,封不了王也沒關係,只要自己和多鐸能免罪,大金的兵馬在自己的掌控中就成。
憑他在以往對明國的印象,好面子的漢人有了皇太極的腦袋,再在其他方面做些讓步,面子就已經足夠,必然會同意。
當然,這一步棋走出來,大金的實力就會嚴重受損。什麼時候能再和明國掰手腕,都是一個未知數了。
因此多爾袞不到最後關頭不走這一步,可惜的是,他看不到皇太極有任何扭轉乾坤的做法。那堅壁清野的對策,在他看來,只是無能的表現,徒耗自己的實力。
不過,他也樂得皇太極強硬實施這個堅壁清野之策。因為原本這兩年來,因為連戰連敗,皇太極之前的威望就不斷降低。現在又出了這自損八百的招數,就更是引起族人對皇太極的不滿。
也是基於此,多爾袞才開始推波助瀾,煽動女真各旗的不滿情緒,暴露了他圖謀皇太極的野心。
其實多爾袞是誤解了大明的回覆,因為有鍾進衛存在,那回復的意思,其實不是說要皇太極負責,而是所有奴酋都要為他們犯下的罪行負責,這當然也包括了多爾袞和多鐸兩人。
更何況多爾袞的城府太深,又不是一個甘心平庸的人;而多鐸仇視漢人之名聲,早已臭名昭著。鍾進衛又怎麼會因為一個皇太極的人頭,就放過了他們兩人。
現在大明和建虜的形勢早已是一邊倒了,就算多爾袞不獻上皇太極的人頭,由大明自己去取皇太極的人頭,也不過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但多爾袞卻還在洋洋得意,開始和多鐸商量這一石二鳥計劃的具體實施。
沒過多少時間,多爾袞冒著風險,親自前去見阿濟格。
阿濟格果然對於皇太極懷疑他之心而有惱怒,正在喝酒發洩。聽到多爾袞求見之時,酒已上頭,正在打罵他的侍女。
多爾袞很輕鬆地便把阿濟格對皇太極的怨恨之情撩撥了起來,並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接著又開始誇阿濟格如何英明,他們都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事後必然會擁護阿濟格為首。
阿濟格在酒精的刺激之下,哪還經得起多爾袞如此誘惑,當即便同意了下來。
他原本也是不甘雌伏之輩,在原本的歷史上,多爾袞死之後,他就想學多爾袞當攝政王,結果被削爵幽禁賜死。
於是,多爾袞這一方的實力又強了一份。他明白,自己的計劃必須在明軍到來之前解決,才是對他最有利的。
因此,當天夜裡,他便發動了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