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大軍齊聚獐子島,把這個不是很大的海島擠得滿滿的。碼頭附近的海面上,佈滿了明軍的船隻。有大到四百料的船隻,也有一百料不到的船隻。

船隻的型別也是多種多樣,有戰船,有普通海船,甚至還有漁船,看來登萊方面是把所有能收集到的船隻都調過來了。

不過船隻再多,都留有一條水道供遼東陸地上的夜不收返回獐子島,或者有任務的出島離去。

這一切都井然有序,可見在登萊巡撫盧象升的統帥之下,登萊明軍的軍紀,比起以前只好不壞。

明軍將士們已經收到盧象升傳下去的將令,明日一早就將踏上遼東大地,和其他兩路友軍一起,光復遼東。

這個將令一下,很多從遼東大地上逃到登萊的明軍將士,想起被建虜所侵佔的土地,想起被建虜所霸佔的房屋,想起被建虜所害的家人,無不淚流滿襟,甚至有得忍不住滔滔大哭起來。

有很多同伴,沒有等到這一天。臨死之時託付給自己的親人、鄰居、路人、同袍,拜託他們替自己報仇。

曾幾何時,遼東形勢的發展,讓他們看不到一絲希望,不少人為此感到非常絕望。記得在崇禎二年末,許多人曾仰天大聲質問蒼天,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壞人卻還無法無天地逍遙在遼東大地上?

到後來,朝廷派了盧中丞前來,形勢開始好轉。但讓他們真正看到了復仇的希望,還是中興侯帶領的新軍。

這支部隊殺建虜猶如屠狗宰雞,不費吹灰之力。還能以區區兵力,就前往遼地腹地,就在建虜的肚子裡翻江倒海,甚至攻陷了建虜的偽都,最後還能全身而退。

這種戰績,他們在以前從未想過。建虜在面對新軍時候的恐懼,他們在以前也從未見過。他們心裡漸漸地明白,只要朝廷一直用中興侯,光復遼東將不再是夢想。

當朝廷撥了一萬支燧發槍下來,還有新軍中的老卒來訓練他們的時候,他們就隱約感覺到,他們非常盼望的那一天將不再遙遠。

今天,奪回失去的家園、土地,為家人報仇,徹底趕走建虜的這一天終於來到了。

這些明軍將士痛快地釋放了自己壓抑了多年的情感,換而代之的是一種興奮。他們討論著要殺多少建虜才能夠本,討論著戰後邀請同袍去曾經的家裡做客,討論著在遼東大地上,再沒有窮兇惡極建虜的幸福生活。

還有一些明軍將士,佩戴上了自己在前次戰役中獲得的勳章。不管是銅質勳章,還是銀質勳章,都是他們的榮耀,他們殺建虜立功的證明。

他們就是要帶著這些榮耀,返回故土。讓沉睡在遼東大地上的親朋好友看看,他們沒有忘記他們,他們在努力殺敵,為光復故土而努力!

盧象升明白手下這些將士們的心情,知道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得太久了,因此他並沒有用嚴格的軍紀來要求他們。

他此時正在召開出戰前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所有高階將領都有出席。

“此次戰事,侯爺要求我們一路殺過去,把遼東大地南部的建虜都堵在網中。等在瀋陽擊潰或者殲滅建虜主力之後,再開始掃蕩網中的建虜。因此,侯爺並沒有嚴令我登萊軍在瀋陽戰事一起就趕到。”

盧象升一邊說話,一邊掃視著兩排將領。他並沒有坐在帥位上,高大的身軀站在那裡,顯得非常有威勢。

“不過侯爺沒要求,但我們要對自己有要求。你們想親自去攻下瀋陽,殺進瀋陽城,攻佔建虜的皇宮,還是等著友軍打下來之後,才到達瀋陽城去觀光一番而已?”